太保庄街道: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激活农业发展动力

(2025年04月1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保庄街道利用合作社大型农机播种新型旱稻。
  □本报记者 王莹
  通讯员 杨艳芳 文/图

  春风送暖,催生新绿,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景象。近日,在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吴家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员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时而查看水流情况,时而摆放排水管,纷纷忙着浇灌农田,一台台浇灌机轰鸣声中,清澈的水流滋润着返青的麦苗。
  “我们村有耕地1300多亩,今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面开启了浇地托管模式,使用村集体的机械、管道、机井等,像在外务工的、没有机械的农户都可托管给合作社统一浇地,覆盖了全村70%的土地。每亩仅收28元电费,比自己浇地节省一半多的费用。”吴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段国庆说,“能够为村民提供便利就是帮着村民谋发展,今年,我们还成方连片流转土地200亩,专门种植新型旱稻品种,成熟期约为三个月,投入是水田的一半,收益是玉米、大豆的1.5至2倍,至少能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近年来,太保庄街道将村级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持续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党支部主导,优化“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全街道64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累计推动有机姜、富硒农产品、有机韭菜、秋月梨等特色农业结构调整超万亩。通过成立村级浇地合作社、共富联盟等方式,联农带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种植业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道路,不断激活发展动力,实现“一地生多金”。
  通过搭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服务平台,太保庄街道依托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强村公司,全域推进农田浇地托管模式,配套蓄水池、低压管道、桁架式水肥一体喷灌机等设备,有效解决小农户小规模生产的资源难题,明确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服务价格,坚持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浇水托管服务。
  持续拓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品类,积极对接良种公司和科研院所,依托北京大学农业研究院的创新技术优势,结合院地共建,深入开展合作,引进黄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集成技术示范,试点推进作物套种,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同时,该街道瞄准中药材产业方向,流转土地200亩,引进种植中药材丹参,开拓农业致富新渠道。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赴北京农林科学院实地考察学习,种植生态树种酸枣300亩,并规划建设酸枣仁、酸枣肉、酸枣叶茶深加工车间。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凝聚散户、基地、种植户各方力量,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型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