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市展担当

——更好潍坊高质量发展逻辑解①

(2025年04月1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 为挖掘更好潍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激扬争先锐气,展现拼进姿态,奋力打好革新突破的发展硬仗,省市主流媒体联动策划、协同采访,讲好更好潍坊发展故事。继《大众日报》于4月14日至16日刊发《潍坊改革创新一线蹲点记》之后,本报接续推出《更好潍坊高质量发展逻辑解》系列报道,深入解读潍坊推动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探析潍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高文 孟祥风 石莹
  连日来,记者走马潍坊城乡,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生产一线到科研实验室,处处是生机勃勃的图景。在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潍坊逆势而进。无论是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的发展成绩,还是先进制造业的技术迭代、现代农业的新质跃迁、城市品质的优化焕新,都蕴蓄着潍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向上之气。
  探寻潍坊推进固稳提质、力进挺前的发展之策,人们发现,这个城市正在以稳扎稳打、拼搏争先的奋进姿态,扛起经济大市担当,挥写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的新答卷。
    以新发展理念为舵,走在前,挑大梁
  潍坊作为济青发展轴带上的腰部城市,不管是在区位上,还是战略上,都具有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禀赋,而对于肩负诸多国家战略使命的城市而言,潍坊更是有着把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化为生动实践的实干担当和创新作为。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潍坊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牢记“心无旁骛攻主业”、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殷切嘱托,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聚力“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走在前,挑大梁,奋力打好革新突破的发展硬仗,方向精准,蹄疾步稳。
  聚焦聚力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走好融合化发展之路,更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描绘出一幅物阜民丰的锦绣画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数量均居全省第1,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国首个“区块链+蔬菜”创新应用基地,建成全国首个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农产品出口额连续6年超百亿元。
  潍企出海,万里碧涛。潍坊着力提升开放能级,实施“潍企潍品出海”行动,2024年,组织1279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114个,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95家,总量达6701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全省第三,获评全省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市。
  善弈者谋势,把高质量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作为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开工建设,潍烟高铁的建成,以潍坊高铁北站为枢纽形成“米”字型快速铁路网。潍坊港在全国率先打造零碳港口3.0示范区,作为世界级港口群重要支点的作用日益凸显。“青潍空铁快线”开通,“一城双机场”的格局让潍坊与广阔世界的互联互通更为便捷,成为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
  2024年潍坊进入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背后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孜孜探索。制造业发展经验做法入选工信部全国20个实践案例,潍坊牵头的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元宇宙获评全省首批未来产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
  主要经济指标从2023年初落后承压,到2024年逆势上扬,GDP突破8000亿元,潍坊干出了经济攀高进位的跃升态势,夯实了产业焕新升级的强市根基,展现的是一座城市坚实的底气、拼搏的胆气、奋进的勇气。
    以高质量发展为锚,创新机制抓落实
  以集成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机制创新推进工作落实,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潍坊解法”。
  潍坊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完善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以硬核科技提升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聚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三大战略,引领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等952家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高能级平台矩阵,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依托全市高校、职业院校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引进“工信七子”建设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新兴产业孵化地;出台人才金政30条,开展智联百校、潍坊人才日、山东大学潍坊日等活动,吸引领军人才“筑峰”、青年人才集聚,打造才智涌流新高地。
  放眼海外,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用好综合保税区、国家农综区等平台,深化“跨境电商+海外仓”“互联网+海关”等改革,探索内贸企业拓外销、外贸企业扩内需的互通机制,健全商务、贸促会、外办、侨联等部门单位联合会商机制,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探索促进农业开放发展的新体制、新措施和新模式,围绕破解农产品进出口的堵点痛点,优化出台35条监管措施,在全国率先试行“出口种植养殖基地监管社会共治”改革,出口农产品食品企业“审批改备案”改革,实现进出口食品“即报即放”、鲜活农产品“即验即放”,中日农食产品检验检测首次实现第三方结果互认。
  聚焦营造适合创新创业创造的葳蕤雨林,潍坊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99%的依申请事项“一次办好”,3600多个事项全程“网上办”“掌上办”,1.1万个事项“免证办”,创新实施的服务企业专员制度让政企“情连得更紧、心贴得更近”。健全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深化土地、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解。
  统筹推进集成创新改革的“长期主义”,以机制抓落实,潍坊着眼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聚焦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8个领域,106项“风起微萍”微改革事项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发展铸就辉煌,成绩来之不易。潍坊在一场场革新硬仗中赢得发展主动,澎湃着城市进阶突围的发展动力。
    以城市精神为引擎,“三支队伍”拼主场
  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潍坊激扬“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用好干部、企业家和在外潍坊人“三支队伍”,激发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干部是抓落实的关键。市委、市政府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牢固树立“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的鲜明导向,一大批敢为善成、为民服务、攻坚破难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连续选树2批“敢为先锋”“敢为先锋集体”、150名“兴村治社好书记”,18名个人、18个集体被省委组织部评选表彰为全省第三届“担当作为好书记(好干部)”和“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
  “敢为精神”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拼搏干劲,全市上下保持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敢打敢拼的硬核作风,在加快更好潍坊建设的奋进征程上奋勇争先。
  让企业家站C位,让企业家有地位。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在全市新春第一会上表扬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把每年11月1日定为“企业家日”,召开企业家大会,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以一座城的名义致敬企业家、礼赞奋斗者,让企业家精神洋溢在潍水两岸。
  作为领军国内同行业的企业家,张恭运带领豪迈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展现出报国担当;郑和平、郑思敏两代企业家40年接续奋斗,带领得利斯发展成为我市第一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全国食品行业的航母型领军企业,联农带农共富,诠释企业家社会责任;陈良带领富源增压器公司专注深耕细分领域,以攻坚克难精神打开海外市场……
  广大企业家砥砺前行,与城市休戚与共,带领企业和职工搏击风浪、锐意创新,挺起了产业跃升的强市脊梁,释放了向新提质的澎湃动能,诠释了爱潍兴潍的风骨情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硬核力量。
  潍坊市重视发挥在外潍坊人的作用,密切联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澳门、香港等全国重点城市的异地潍坊商会、同乡会,搭建信息沟通、经贸交流、“双招双引”的桥梁。连续举办四届潍坊发展大会,邀请潍坊在外杰出人士代表参加市两会,广泛联络潍坊在外各界知名人士,促成1300多名潍商返乡创业,达成项目200多个。组织评选在外杰出企业家、杰出青年、知名女性、文艺名家、侨界杰出人士,汇聚关心支持更好潍坊建设的磅礴力量。
  走出去,引进来,“三支队伍”成为推动潍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潍坊市多次组团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点对点”招商引资,依托异地潍坊商会和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知名企业,设立“双招双引”联络处。2024年新引进过5亿元项目180个以上,新引进青年人才8.5万人。
  “潍”有向上之气,来自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千万潍坊人正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合力描绘厚积薄发、蓬勃向上的更好潍坊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