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菲 文/图
麦浪翻滚,金穗飘香。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田间响起,滨海区央子街道24900亩小麦陆续收割,广袤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勾勒出“三夏”时节的独特农忙图景。
6月13日,在前岭子村麦收现场,连片的麦田满目金黄,农机手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株株成熟饱满的麦穗卷入机仓,收割、脱粒一气呵成,快速又高效。不多时,地里只留下短短的麦茬,收获的小麦像流水一般装卸到粮食车内,堆成了一座小麦山。
“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每亩产量大约在600公斤,好的地块能达到700公斤,比去年每亩产量增加了10%以上,创了历史新高。”前岭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全开心地告诉记者,他们村1000余亩小麦目前全部收割完毕,接下来将完成玉米播种工作,确保一年两熟不误农时。
谈到如何种出优质小麦,王洪全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种的是优质高筋小麦,在种子的选择上我们挑选了‘济麦2号’‘登海206’‘登海216’等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具有耐盐碱性,而且分叉能力强、耐寒性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王洪全告诉记者,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他们根据小麦不同生产阶段的需求,精准供应养分,并采用机械镇压、科学施肥、“一喷三防”等高产技术措施,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前岭子村热火朝天的丰收盛景,是央子街道夏粮抢收的一个缩影。为保障“三夏”生产顺利进行,今年以来,央子街道多管齐下,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在开镰之前,街道就召开专题会议,围绕‘稳粮、增收、提质、保安全’等方面对‘三夏’生产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央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明辉告诉记者,自麦收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工作人员坚持一线工作法,并建立了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统计的工作机制,对夏收、夏种、夏管进行日调度,全程跟进,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同时,积极对接滨海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对辖区小麦进行测产工作,并全程提供技术保障,为小麦颗粒归仓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在抢收抢种的同时,央子街道紧盯“三夏”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按照“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将秸秆禁烧巡防工作细化到每一块地、落实到每一个人,把督导和服务延伸到网格和田间地头,把关注和关心由“一公里”变成“一小步”,切实从“三夏”生产的各个环节消除事故隐患,全力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
“春争日夏争时。”为确保麦收颗粒归仓,央子街道全力组织联合收割机等机械投入麦收作业,确保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目前,街道小麦收割已完美收官。街道将趁着墒情正好,马不停蹄地开展夏种工作,播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下一季的丰收播撒希望的种子。”央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袁建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