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菲 文/图
在滨海区大家洼街道,有一个充满文化底蕴与文明气息的村庄——贤村。近年来,贤村将“德才兼备、服务社会”的“贤文化”核心内涵深度融入到移风易俗工作,通过一系列典型做法,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村容村貌与村风民风的双提升。
夏日炎炎,贤村楼瓦亭台林立,道路干净整洁,口袋公园内绿树成荫。不仅如此,一幅幅“贤文化”展示墙绘,图文并茂地诉说着贤村的历史文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只知道咱村叫贤村,但是对背后的文化了解不多。现在有了这个展示墙绘,能让年轻人知道咱村有这么多了不起的人和事,以后更得把‘贤’的精神传承下去。”村民袁希吉说。
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贤村通过深入挖掘“贤文化”的深厚内涵,将其作为凝聚人心、引领风尚的精神纽带,在每个村民心中种下文明种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此,贤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群众倡导婚嫁新风、厚养薄葬,并制定工作目标让村民生活、村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大大改变。
“我们的红白理事会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党员干部组成,他们充分发挥年龄大、威望高、品行好的优势,在村民婚丧嫁娶事宜中为村民提供正确的引导。村民们也比较信服他们,愿意听取他们的建议。”贤村妇联主席孙德玉告诉记者,每逢村内喜事新事,理事会成员都愿意主动上门与村民沟通,向他们宣传喜事新办的理念,并为他们提供一些简约而不失温馨的婚礼策划建议。
“婚喜事,勿攀比,高彩礼,伤感情;敬老人,孝父母,生厚养,死薄葬……”在这里,村规民约已深入村民的生活,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行为,让文明新风润泽乡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贤村,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成为宣传移风易俗工作的专业队伍,他们活跃在村庄的各个角落,为传播文明新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提高了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执行率和认可度。
党员志愿服务队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宣传移风易俗、倡树文明风气;巾帼志愿服务队则更关注家庭文明建设,村内定期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文明家风等文明活动,引导村民培树文明和谐、友爱互助的新风正气;青年志愿服务队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公共志愿服务,通过定期走访困难家庭、开展村庄卫生清理等,为打造良好村庄风貌、拉近邻里情感而积极行动……
当“贤文化”从“墙上”落到“地上”,便让“文化符号”变成了“生活信仰”,贤村的移风易俗之路,是一场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生动实践。如今的贤村,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一个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