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跌倒 笑做“不倒翁”

(2025年06月1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常识
  在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是跌倒。它轻则能导致老年人骨折、失能、残疾,重则引发死亡。许多老年人因跌倒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生活状态彻底改变。然而,跌倒常被认为“纯属意外”“防不胜防”,未受重视。实则不然,科学证据表明,跌倒可防,老年人应学防跌知识技能,秉持“不跌倒,我能行”理念,依“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十二字口诀行动,降低风险,笑做“不倒翁”。对于如何科学防跌倒,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的专家介绍相关对策。
  首先,“要锻炼”。老年人在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太极拳、八段锦、健身舞、提踵、单脚站立、坐站练习等锻炼方式改善自身的肌肉力量及平衡功能。
  其次,“要服老”。老年人在心态上应接受增龄导致身体机能退化的现实,主动接受并使用必要的适老辅具;在行为上,要习惯“慢”节奏,起床、起身、站立、走路、上车等动作都要“慢”一点儿。
  再次,“要适老”。对老年人生活的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如改善家中照明,室内光线强度适中;去除室内不必要的台阶和门槛;使用防滑材质的地板、地砖并注意保持地面干燥;在马桶、淋浴、床、沙发、台阶、楼梯、斜坡等重点位置安装扶手等。
  最后,“早治疗”。老年人应积极治疗跌倒相关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骨骼关节疾病等;如果发生了跌倒,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及时告知家人和医生,以及时排查跌倒发生的原因。
  那么,老年人发生跌倒后怎么办?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起身,先自行判断有无受伤,确定受伤部位和程度,并评估自己能否自行站起。若无法起身,切勿强行站立,以免加重伤情,应向他人求助。如果伤势不重且能自行站起,则要利用身边的支撑物慢慢起身,避免盲目突然站起。其次,起身后,先原地休息片刻,待体力部分恢复后再寻求救援或前往治疗。无论受伤与否,老年人都要及时告知家人和医生,以便及时排查跌倒原因,防止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本报记者 王路欣 王冰 通讯员 刘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