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露
阅读提示
在“强基工程”战略引领下,税务系统正经历一场以“智慧税务”为方向、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深刻变革。面对新经济业态、复杂税收政策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税务人才培养亟需突破传统课堂讲授的局限,实现向能力本位的跃迁。实训化教学,作为税务培训转型中的关键一环,其价值与路径的构建正需回溯教育思想长河,在历史智慧与现代战略的交融中寻求坚实支撑。
实训化教学:税务人才培养的实践之锚。
税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超越“纸上谈兵”。政策执行、风险管理、纳税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每一项核心职责都要求税务工作人员具备在真实或高度仿真情境中分析问题、应用工具、有效沟通和果断决策的能力。实训教学,正是通过模拟办税服务厅、税务稽查案例分析、税收大数据平台操作演练、纳税人争议调解模拟等多元化场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能力的关键桥梁。它不仅是技能习得的熔炉,更是职业素养塑造的摇篮,使学员在“做”中深刻理解税务工作的本质与责任,为“强基工程”要求的“基础牢、能力强、作风硬”奠定坚实基础。
经典教育思想:烛照实训化教学的价值内核。
中国传统智慧为实训教学提供了深厚滋养。陶行知先生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税务实训教学完美体现了教学源于实践又归于实践的这一实用理念。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强调真知必能行,真行即是知。税务实训正是检验学员对政策条文、征管流程是否达到“真知”的试金石。王夫之进一步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识与实践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税务实训形成的螺旋上升的能力闭环“模拟场景-问题刺激-教师辅助-实践解决-理论回扣”,正是这一观点的生动实践。
融合经典与战略:构建面向强基工程的税务实训教学体系。
一是情境设置深度仿真化。超越简单的软件操作练习,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案例研讨、项目驱动、沙盘推演、对抗辩论等多种方法,引入真实(脱敏)企业数据、复杂涉税案例,模拟真实征纳互动中的压力、模糊性和多种因素交织,让学员在近乎真实的“战场”中历练。
二是内容构建螺旋化上升与回扣。依据“强基工程”对基础能力的要求,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实训模块。从基础操作到综合应用,再到复杂决策与应急处理,每个模块目标清晰,支撑核心能力点的逐级提升。能力训练完成后,务必加入实训反思环节,引导学员回顾过程、剖析成败原因、链接理论知识、提炼经验教训,实现经典教育思想的“知行合一”与“知行相资”。
三是技术赋能智慧化延伸。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现代技术,开发智能实训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实时智能反馈、虚拟场景沉浸体验。利用AI分析学员操作数据,精准识别薄弱环节,实现“强基”的精准施训。构建“数字孪生”实训环境,模拟金税四期下的全电发票、大数据监控等新场景。
税务系统实训化教学,绝非简单的技能培训。它是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行动纲领,以及中国“知行合一”“知行相资”等传统智慧的共同滋养下,为国家“强基工程”锻造税务栋梁的核心熔炉。唯有通过高度仿真、深度沉浸、持续反思的实训淬炼,让学员在应对复杂税务挑战中“事上磨练”,才能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硬核能力,培养出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有卓越实践本领,既能守住国家税收安全底线、又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税务铁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税务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