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锋
调查研究强调通过深入实际、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数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对于当前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具有重要意义,只能加强不能弱化。中央八项规定第一项便是要改进调查研究,要求将调查研究做到实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作风建设中的顽瘴痼疾,对调查研究的实效影响最大。要找准调查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细,切实解决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不断开创作风建设新局面。
改进调查研究是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力举措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形式主义等不良工作作风制约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践行调查研究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过程中深入工人阶级调查研究,写出《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毛泽东多次强调调查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主观臆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形成大量真实有效的调研成果,有力推动党内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扎实的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重大决策部署如果不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进行论证,盲目出台的新政策可能会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重大决策部署不能闭门造车、刻舟求剑,要建立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科学论证,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要清醒认识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领导机关工作的难点在于掌握真实准确的情况,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调查研究上,最后决策只占用少部分时间。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准确判断形势,能够精准分析事情的发展趋向、基本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做到“对症下药”。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朱德于1951年至1966年向党中央提交了108份反映各行各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这一百余份调研报告中有98份报告是他亲自主持起草的。朱德在报告中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情况的真知灼见。
调查研究有效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调查研究要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同时又要将调查研究的成果反馈到人民群众之中进行检验。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关键问题上,扎实的调查研究能够准确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诉求,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亲近群众、服务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能够有效强化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摒弃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错位政绩观和官本位思想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调查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政策制定时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当前一些部门和地方在决策时仍存在“调研肤浅、表面化,不够深入具体”等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做好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蜻蜓点水”式调研、“钦差”式调研、“被调研”和“嫌贫爱富”式调研等都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调查研究,群众说“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调查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开展,不能让“作秀”成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功能”。
摒弃调查研究中的错位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调查研究。形式主义调查研究主要表现为不求实效,人到心不到、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缺少调查研究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到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偏多,到问题和矛盾集中的地方调研偏少等。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在调研中占据主导地位,形式主义调查研究是对政绩观的错位认知,往往用华丽的形式取代扎实的落实,不关注矛盾和问题。需要破除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克服以主观想象代替群众实际需求的问题。
摒弃调查研究中的官本位思想,力戒官僚主义调查研究。官僚主义调查研究表现为作指示多、虚心求教少,不关注不了解实际情况,不愿意同群众打交道,脱离群众,在调查研究中摆官架子。官僚主义调查研究的实质是官本位思想在调研中占主导地位,是对权力观的错位认知。需要破除调查研究中的官僚主义,克服调查研究中讲排场和铺张浪费的问题。
把牢调查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切入点和着力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汇集人民群众的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调查研究实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调查研究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要从实际问题切入。通过深入基层和实际,了解人民群众在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所思所盼和所急所忧,才能打开调查研究的新局面。通过调查研究从基层和群众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把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发现出来,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吸收基层经验和智慧,从人民群众中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制定出有底气、接地气的问题解决方案。
调查研究要以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着力点,就相关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将调查研究贯穿到重大决策部署的全过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关键是要抓好贯彻落实。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抓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要完成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就需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真实情况了然于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搞得深一些,比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走好几个点效果要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摸清搞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把各项工作做扎实。
强化调查研究的意识,提高调查研究的本领能力。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刻把握只有调查研究才能有决策部署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做到身入心至。要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调研经验,而且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信息化手段等掌握真实的民情民意,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调查研究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路径,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有效办法”,在调查研究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模范,以更严更实的作风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以真实准确的调查研究成果支撑科学决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同人民在一起。”调查研究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干事创业,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