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县域经济优势
构建潍坊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5年07月0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董菲

阅读提示
  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潍坊县域经济素来颇具优势,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龙头产业和强势品牌。因此,要立足县域经济优势,紧紧围绕“融合”这一核心命题,推进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发展对接,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产业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融合是城乡协同发展的根基。潍坊各县域优势产业突出,寿光蔬菜、诸城畜禽、潍县萝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安丘出口农品、临朐大樱桃等品牌蜚声中外。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集群是发挥县域经济规模效应的重要载体,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诸城畜禽产业集群、青州花卉产业集群,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全产业链的拓展;临朐高端铝型材集群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高密安全防护与高端装备集群形成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500亿级产业集群……三次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接二连三,要发挥出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就要有向特色产业要潜力、要效益,用产业融合让特色产业从“虹吸效应”发展为与县域经济“共生共荣”。通过“横向分工+纵向整合”模式优化产业布局,集聚高附加值产业,再由小城镇承接配套产业,农村布局基础生产单元,形成“前延后伸”产业链。发展“农业+电商”,建立从原料加工到电商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依托“农业+文旅”,打造网红品牌创收富农,让农户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借助“农业+康养”,将城市需求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乡村资源支撑。
  要素融合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要素融合能够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人、地、钱、技”等要素的双向流动,有利于形成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城乡经济循环新格局。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成为城乡要素融合的关键一招,寒亭区作为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盘活闲置土地600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超100万元……让资本下乡,让人才返乡是优化城乡要素资源均衡配置,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昌乐县通过“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模式,将村集体土地入股合作社,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合作;“能人回乡”工程让坊子区洼里村村集体从负债发展为“亿元村”……推动要素下乡既要不断提高要素下乡的利益激励,还要发挥好有为政府作用,清除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畅通要素流通机制,引导资本、人才流入农村,只有要素集聚才能推动经济发展。
  设施融合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城乡融合发展要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注重城乡统筹,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设计,不再以地域为界限,而是依据功能需求划分城镇建设区、农村居民点、产业园区、生态保护区等不同功能区域,确保城乡发展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避免功能冲突和重复建设。同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市同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等级公路全覆盖,城乡同质饮水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数字赋能不仅要赋能产业发展,还要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而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让农民共享时代发展红利。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