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鲁萍 文/图
巩固百日攻坚成果,深化“水清岸美”成效。5月28日,中心城区七河提升“回头看”工作全面启动,市政协多次组织现场调研,市委统战部协调调度各民主党派,主动沟通、紧密配合,联合排查整治行动有序展开。聚焦生态环境质量、设施运维状况、长效管理机制,首批志愿活动也同步展开,为持续擦亮七河生态底色注入新动能。
2024年7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吹响了中心城区七河提升百日攻坚的号角。全市各民主党派迅即响应号召,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一个民主党派包靠一条河流,主动投身这场城市焕新实践。各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建言献策,深度参与,将智慧与力量融入治理一线。此次行动,是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体现,有力彰显了新时代多党合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合力与独特价值。
主动担当,协同发力。各民主党派市委会靠前站位、深入一线,积极协调内外资源,全力投入攻坚。先后召开各类会议85次、完善设计方案23次,确保行动高效推进、成果丰硕。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筹集项目资金、物资共计610余万元,为推进行动注入强劲动力。在行动中,各民主党派与市城管局等有关部门单位开展现场调研、方案研讨等活动80余次,不断细化各项提升方案,有力推进工作落实。
工作开展以来,各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与推动相关工作,同时与市城管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助安装景观石、主题雕塑等122处,设置各类宣传栏、指示牌等116处,配备休闲、健身器材等40余组,新增景观灯柱110余处,修复道路6万余平方米、绿地草坪7万余平方米,补植修剪树木12万余株。各民主党派联合市、县有关部门单位积极组织动员,发动10批次3000余人次到七河主题公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七河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智囊与实干力量,其专业高效的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精准施策,亮点纷呈。各民主党派按照“一河一方案、一河一主题、一河一特色”的要求,锚定“提升、便民”两个着力点,在深挖当地文化和河流特色、组织专家论证以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潍坊传统文化元素、潍坊城市精神等,升级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七大主题文化公园。
——民革突出和平特色,建设国际和平主题公园,大力弘扬潍坊市百年来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等精神内涵。
——民盟突出廉洁文化特色,充分发掘潍坊古代先贤、革命先辈、时代先进人物等的清廉品质、故事和名言,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和道德力量。
——民建突出金石文化特色,充分展示潍坊金石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提升金石之都的文化魅力。
——民进突出便民服务主题,为居民提供休闲、运动、娱乐等多类型场所,打造人性化共享空间。
——农工党突出青年友好主题,打造青春活力多、商业氛围厚、服务设施全的“青年友好型”商业空间。
——致公党突出全民健身特色,积极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后花园,满足群众体育锻炼活动需求。
——九三学社突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等特色,全面呈现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历史底蕴。
在七河提升工程中,各民主党派主动将自身特色与城市文化相融合。通过主题雕塑、文化长廊、宣传展墙等多元载体,生动展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机与活力,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社会共识。
漫步于中心城区焕然一新的七河之畔,一幅幅水清岸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昔日的寻常河道,已然蝶变为承载文化、服务民生、装点城市的灵动风景线,生动诠释着更好潍坊的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
七河提升百日攻坚行动的实践,其意义远超环境提升本身。各民主党派主动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参与助力中心城区七河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凸显了多党合作制度在整合资源、汇聚智慧、协调行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