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市前期评选出的“40年·40人”杰出人物,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行业,是潍坊人民团结奋斗、实干担当的杰出代表。在冲刺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的关键节点,为全力营造学先模、鼓干劲的浓厚社会氛围,汇聚“走在前、挑大梁”的磅礴力量,鼓舞全市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更好潍坊书写精彩答卷,本报自即日起开设“学习榜样 争做先锋 ‘40年·40人’风采”栏目。
□本报记者 尹莉莉
在中国,有一种绿,叫大棚绿,大棚绿从一个小村庄开始,铺满神州大地,遍及天南海北;在寿光,有一种红,叫党员红,党员红在一名标本式的农民身上发光发亮……36年前,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创造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奇迹”,解决全国各地吃菜难的问题,直接改变了全国老百姓的“菜篮子”;他无偿传授技术,带动当地和省内外亿万农民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既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又定格了一个最美奋斗者用一棵菜托起乡村振兴梦的壮举。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勇立潮头,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1978年9月5日,王乐义在党支部改选中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刚刚做过直肠癌手术的他流着泪说:“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知党情、报党恩,听党的话、跟党走,能活一年干一年,能活十年干十年!”这是王乐义的真心话,也是他和村“两委”、党员们多年如一日的行动纲领,他一干就是47年。
当时的三元朱村全村的银行存款仅有2670元,王乐义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开始改造贫瘠的埠子岭,种苹果、栽葡萄,向贫穷宣战,村民的温饱问题也得到了解决。1988年腊月廿八,王乐义的堂弟王新民从大连带回来2斤顶花带刺的黄瓜。寒冬腊月里这几根水灵灵的黄瓜让王乐义眼睛一亮:这不正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吗!在这之前,三元朱村就有种菜的传统,但村里的土温室冬天烧煤加温,只能生产叶菜,不能种瓜果菜。过完年他就抱病带队到辽宁瓦房店学技术。
经过深思熟虑,1989年夏秋季节,王乐义率领全村17名党员干部担着风险,想方设法解决了土地和资金难题,建起了17个大棚搞试验,进行了方位、墙体、棚顶结构、大棚骨架、覆盖薄膜等五项改革,终于研制成功了深冬无需用煤炭而靠太阳能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创造了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蔬菜越冬史上的奇迹,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蔬菜生产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当年,每斤黄瓜卖到10元,一个棚的黄瓜最高卖到3万多元,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
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他无私无畏,甘愿奉献,推动绿色革命遍及大江南北。“一个村富了不算富,一个县富了也不算富,全国的农民都富了那才叫真正富!”1990年,在当时县委书记王伯祥的支持下,王乐义和从瓦房店请来的韩永山师傅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指导全县27个乡镇发展蔬菜大棚5130个,实现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手握“金钥匙”的王乐义把技术贡献出来,正是这样的境界让冬暖式大棚技术走出了三元朱村,走向了全国。
三元朱村成立了农业培训中心,为农民兄弟免费进行培训和指导,王乐义亲自担任“总教头”,他走遍大江南北,行程几十万公里,举办了600多期技术培训班,无偿发放科普书籍8万多册、录像带5000多盘,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千家万户,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参观者140多万人次。他在革命老区延安留下了7天时间挂7天吊瓶讲解大棚技术的佳话;他让寿光冬暖式大棚在天山南北“安家落户”“开花结果”,结束了新疆每年8个月吃外地菜的历史……
今天的三元朱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小康村。2024年,三元朱村年总产值达6700万元,人均纯收入51000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三元朱村成为“富春山居图”的一个生动缩影。现在三元朱村常年在外进行实地指导蔬菜生产的技术员达到140多人,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
他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改革创新,注重质量,让大棚种植技术领跑全国。从1992年无公害蔬菜研究开发获得成功,到2001年三元朱大棚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王乐义始终立足科技创新,不断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利用上进行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制开发,试验成功35类、180个新品种,创建30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3万亩的洋香瓜生产基地,并试验成功集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电脑操控于一体的高标准大棚,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种植达到与国际蔬菜种植技术同步的水平。他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农科机构和众多农业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发起建立了“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为社会培育了近百万名新型农民。
今天,潍坊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千亿元,潍坊市整建制创建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这都离不开王乐义的“领跑”先发优势。
大棚绿色革命,影响了中国近10亿人的餐桌。王乐义,这个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以实干精神描绘出绿色田野里的“中国红”,谱写出一曲饱含着共同富裕音符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将农业科技的星星之火播撒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照亮了千千万万农民的致富之路。
人物档案 王乐义,男,中共党员,1941年11月生,寿光人,现任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1989年,他带领全村17名党员克服重重困难,试验成功冬暖式蔬菜大棚,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他怀着“一村一镇富了不算富,全国的农民兄弟富了才算富”的信念追求,把这一技术无偿传播到全国26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共十五大至十九大代表。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