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菲
食药安全,一头连着万家灯火的民生福祉,一头系着城市发展的硬核实力。今年以来,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打出一套“促发展、强监管、防风险、优服务”的食药安全“组合拳”,让药品产业有活力,让百姓餐桌更安心,在食药安全的赛道上跑出了“滨海速度”、奉献“滨海温度”。
产业赋能
为“中国药谷”注入强劲“药”动力
日前,山东普洛得邦医药有限公司再传佳音,其YP265气体原料药项目成功通过国家与省级药监部门联合验收,为“中国药谷”建设再添关键成果。从2024年9月拿下全国首张六氟化硫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如今高标准闯过行业“硬核大考”,普洛得邦的跨越式成长,正是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精准赋能医药产业的生动注脚。
此次联合验收堪称行业“高标准体检”,国家与省药监局专家围绕原料溯源、工艺合规、成品精度等核心环节逐项严审。企业之所以能从容通关,离不开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链条跟进、零距离护航”的暖心服务。筹建初期,滨海区市场监管局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对照GMP规范,全程指导车间布局优化与质量体系搭建;验收前夕,特邀权威专家开展“模拟验收”,提前扫清潜在障碍。如今项目顺利投产,不仅让普洛得邦跻身“中国药谷”骨干梯队,更以龙头效应带动周边配套企业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这样的精准服务并非个例。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精准服务常态化,持续开展“帮扶进企业”,深入调研30余家医药中间体企业,精准掌握企业发展需求,并建立新医药产业工作交流群,实时响应企业疑问,以“有解思维”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3月,该局更是助力山东祥维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取得全国首张甜菜碱药品生产许可证,以实打实的成果为“中国药谷”擦亮名片。
智慧监管
让校园食安迈入“无感守护”时代
“不用跑现场,盯着屏幕就能掌握所有校园的食安动态,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就能跟进处置。”日前,在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智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实时刷新的大屏,介绍着监管模式的新变革。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精准度与效率,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探索智慧化监管路径,联合第三方研发校园食品监管可视化平台。该平台不仅能自动上传食品快检数据,让检测结果实时可查,更搭载智能识别功能,可自动抓拍后厨违规操作行为,实现风险隐患的主动预警。目前,全区4个快检室、9所中小学、13所幼儿园及7所中高职院校的食安数据已全部接入平台,标志着滨海区校园食安正式迈入“无感监管”新阶段。
科技之外,更有“温情守护”。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推出“陪餐式监管”,监管人员化身“家长”,与孩子们同坐餐桌品餐食、听反馈,同步检查食材新鲜度、餐具消毒情况。截至目前,滨海区校园食堂隐患整改率、“山餐安”系统培训考核覆盖率与合格率均达100%,真正让孩子们的餐盘里,装满“看得见的安心”。
压实责任
织密全域食安“防护网”
“食安监管既要全覆盖,更要精准发力。”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科科长李强表示,当前监管重点聚焦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三大关键领域,围绕包保督导落地、“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运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三大核心环节,上门指导企业规范履责。同时,针对医药领域,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深化药械化隐患排查,以“五强化、五推动”监管模式守牢药品安全底线。
责任落实,关键在“闭环”。今年以来,滨海区市场监管局推动全区286名包保干部与2280家食品经营主体“一对一”精准关联,逐一签订责任承诺书。截至目前,包保主体关联、承诺书签订、季度督导完成及问题整改四项关键指标均实现100%闭环,食安监管“责任链”环环相扣、越拧越紧。近期,该局启动食药安全百日攻坚行动,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增添另一道坚固保险。
如今走进滨海区,超市里的食品明码标价、溯源信息一目了然;药店里的药品陈列规范、资质文件清晰醒目;餐馆后厨干净整洁、操作流程透明可视。“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已成为滨海区食药消费的日常,更成为“中国药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