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民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这些年笔者也走过很多学校,每到一处学校,校园文化是必看项目。但是,笔者也发现:校园文化的程式化现象严重,画里字间渗透着批量生产的痕迹。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一定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它反映着学校决策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校长作为学校文化的缔造者,应该把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窗口来打造,把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理念的符号来诠释。
校园文化给谁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的受众首先是学生。设计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文化设计,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在课堂以外哪个地方停留时间长、哪个地方最适合学生游戏活动,哪个地方就应该重点打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呈现教育的内容。走在学校里,我们会发现课间十分钟对于学生只是匆匆而过的脚步。如果有一幅图、有一句话让学生匆忙的脚步慢一点,让那个匆忙的一瞥在心底能够打个旋儿,值得他找个时间再去看一眼,或许,这文化的教育意义才能真正发生作用。
校园文化怎么做?校园文化入眼容易,走心很难。笔者常常在学校的走廊徜徉,注意到我们的视线是向着远处的。如果在我们的目及之处有那么一句话能够吸引到我们的目光,而且值得我们把它记在心里;或者有那么一幅图片能激起我们的想象和思考,哪怕仅仅是一点惊叹、一份欣喜,这样的文化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文化的育人作用才能悄然生根。校园文化不仅有智育德育,更多是美的享受。美是春风,德智是秋雨,把教育用美的形式呈现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所以,笔者给承办方提出的建议是:求精求质求实效。一为节俭,二为留白,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给教师留下创造的空间,也给后来者留下继续创新的空间。
校园文化谁来做?校园文化应以体现学校教育理念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青云双语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如何体现尊重,笔者向承办方提出了中心雕塑以“鼎”为形象的设计建议,得到承办方的认可。“鼎”是立国重器,教育是兴国之重器,以鼎喻教育之重,以鼎喻教师之尊,而且尊与鼎一脉相承,作为中国古老的礼器在以礼化人的教育中也有着积极意义。将“鼎”所在广场命名为“方圆广场”,也昭示着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期望,那就是“待人温和而处事严正”。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理念的物质呈现,每一帧图片、每一句话、每一尊雕塑都是学校独一无二的精神符号……建筑与教育因校园文化的介入而和谐。在文化建设中,每一处设计细节笔者都亲自参与讨论,“谁来做”不是学校可以决定的,但是“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学校必须要有话语权。
校园文化的灵魂是谁?校园文化是应该有灵魂的,这灵魂不是物质的再现,而应该是精神的传承。青春、进取、阳光、悲悯是我们青云人的精神内核。教育是青春的事业,教育人永远年轻。教师应以科学的心态看待学生青春的现在,以成年人的理性引领孩子明媚的未来,以青春之教师育青春之未来,共建青春之中国。每一名教师要做学生眼里的光,做学生心里盛放的太阳花。教师是需要有功利心的,这功利心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学有获业有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取”。这样的教师一定心存悲悯,悲悯心是仁爱之心的核心,有悲悯才会有动心入情的关注,才会有教书育人的反思、自我与他我的进步。所以我们在毫不吝啬欣赏优秀学生的同时需要给予问题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注。以慈母之心行严师之道,这样的集体精神所形成的学校氛围,才是真正意义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历久弥新、永葆活力的秘诀所在。
校园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文化的作用是用来化人的,校园文化不是带有文字和图画的“装修”,它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今天,有生之年能够遇见青云,亲身体验并参与美好青云的规划与建设,笔者认为,青云应该有它独特的符号解读,那就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作者系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校长,齐鲁名校长,潍坊市特级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