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塑人 卓立勤耕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教育系统全力构建劳动育人新模式

(2023年05月2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哲
      通讯员 厉杰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昌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论坛暨学校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在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举行,石埠经济发展区教育系统有关负责人作典型发言,会议推介了石埠经济发展区教育系统劳动教育主题实践学习、生活化家庭劳动教育、新田园劳动教育再进阶等前期成果,得到了与会者高度评价。
  今年以来,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教育系统坚持党建引领,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劳动实践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采取不同的路径方法培养其劳动兴趣、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努力构建劳动教育的“基地—课程—评价”三维一体化模式,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独特育人价值。
  着力打造多元化劳动实践基地
  5月22日,昌邑石埠小学的师生们在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实践课上,一起为自己班级劳动实践基地清理杂草、浇水、播种,孩子们一边干活,一边交流。
  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石埠经济发展区各中小学校依托校内实践基地,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别设计建设以种植劳动为主体的“智慧农场”,以创新科技为主体的“现代农场”,以家庭劳动为主体的“生活中心”,以亲近自然为主体的“绿色家园”,使学生能沉浸式体验多样化的劳动空间。
  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三维场域的整体建设。石埠经济发展区结合当地地域环境,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先后在润鹏种业有限公司、青山庄园等单位建立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真正满足了学校多样化劳动教育实践需求。
  构建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品质的三维课程
  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目标是要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石埠经济发展区教育系统从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三个维度架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品质与能力。
  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课程以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以“生活中心”家居场景为主要实施载体,为各年级按难度系数设计了基础类、进阶类、挑战类3种项目,促进学生完成“从习惯到精湛”项目化学习。
  推进服务性劳动实践。校外劳动以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为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小区楼道保洁、社区志愿者、公益解说员等。
  开展生产劳动实践。依托“智慧农场”“现代农场”“生活中心”“绿色家园”四个实践基地,让学生初步体验种植、养殖、设计、制作等劳动,经历由流汗走向智慧的劳动体验。
  建立多维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衡量和评价劳动教育成效的根本依据是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度。石埠经济发展区教育系统从结果入手逆向设计,将劳动教育成效的评价分解为五个维度,着力促进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劳动知识、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为激发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各学校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设计日常展评、主题展评、期末测评三个板块。具体实践中,通过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品格等进行现场测评,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教育系统将持续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同学们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打造出使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大自然、体验种植和收获乐趣的劳动天地,让热爱劳动的美德根植于每个少年的心田,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