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文/图
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只管茁壮成长。近年来,滨海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吸引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浙商前来投资兴业,他们由落子布局到精耕细作,由多点突进到全面开花,成为助推滨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跃因素。
精准“滴灌”
靠服务引来“新凤凰”
“有朋自远方来,在招商过程中,我们着力构建‘朋友式’关系,做好‘保姆式’服务,用最优的服务、最高的效率、最好的环境,让投资者和企业安心创业发展、做大做强。”谈到如何吸引浙商来滨海投资,滨海招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跃军如是说。
“当初公司在投资选址时,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最终还是被滨海的营商环境打动。”国邦医药董事长邱家军说,一路走来,滨海区点对点精准包靠国邦,组织相关园区部门单位,组成一条完整的“对企服务链”,针对企业的不同问题,每个部门既当“主角”,又当“配角”,只要是服务国邦的事,都全力以赴。
好风凭借力。作为进驻滨海的浙江企业,国邦主营世界级的特种精细化学品和动保原料药,各系列主导产品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滨海区工业企业中的“亩产冠军”。
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如何让企业“一见倾心”扎根成长?作为年轻、创新的滨海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放大招,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用实干给出精彩“答卷”。
为培厚企业发展丰沃土壤,滨海区聚焦企业核心诉求,推行“专班”服务产业链制度,建立企业问题“直通车”机制,开展“纾困解难助企发展”“十小经济”专项帮扶等“一月一主题”活动。去年以来,400多名党政干部在企业或项目一线“蹲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上市等问题3500余个。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滨海区可不仅仅有这“一招鲜”。为实现建设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滨海区将施工许可“五合一”证书进一步扩展为全流程电子化,将市政集合审批事项纳入“拿地即开工”,创造出了滨海模式——“十证齐发”。
如今,“亲商、安商、营商”在滨海蔚然成风,企业“引得来、留得下”,项目“落地快、建得好”,一流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滨海加速资源汇聚的强大“磁场”。
以商招商
“磁场效应”逐渐凸显
盛夏时节,记者在位于滨海区的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中控室内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系统远程操作芳樟醇生产线作业,实现生产高质高效。
16年来,山东新和成在滨海的版图不断扩大,相继成立6家公司。2022年,山东新和成以近百亿元的营收,占据了新和成股份的半壁江山,成为新和成股份公司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今年,企业又对标前沿,瞄准新赛道,加快建设两个新材料项目。
一家外来企业在滨海不断建厂,追加投资,吸引他们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来考察后,我们发现滨海土地资源丰富,产业上下游配套完善,非常有利于我们企业的持续发展。”山东新和成党委副书记孟建波说,他们选择扎根滨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山东国邦药业的牵线搭桥。
“滨海为我们这些浙商企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伙伴企业进驻滨海抱团发展,于是我们就充当了‘宣传员’的角色,把自己的经验向合作伙伴们分享。”国邦医药董事长邱家军深有感触地说。
新和成是滨海区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以商招商”的一个缩影。眼下,滨海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浙商前来投资兴业,“磁场效应”逐步彰显。
浙江上市公司京新药业,投资40亿元在滨海建设京新健康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这是他们企业在滨海投资建设的首个项目。前期历经多地多次考察对比,最终选择滨海,也是被新和成、国邦等浙江企业的“滨海故事”所吸引。
“在我们浙商朋友圈,滨海大力招商、服务企业的诚意、力度和决心,是有口皆碑的,也让我们坚定了投资信心。”京新药业公司副总裁兼山东京新药业总经理朱志斌用“口碑相传”形容自己的感受,也说出了许多外来浙商的心声。
目前,京新健康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项目7月份完成机电安装开始单机调试,10月份左右开始试生产。
梧桐成林,金凤来栖。一家又一家公司追加资金、一个又一个新项目落地开工,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聚成一片”的“糖葫芦效应”,这便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最强有力地证明。
抱团发展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如何推动形成“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滨海作出了生动回答。近年来,滨海区坚持以“链式思维”布局项目、配置资源,激发出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正在建设的山东万盛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打造了全国最大有机磷阻燃剂生产基地,与毗邻的山东海化集团、山东新和成等企业实现产业链上的互补,实现由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转为产业链上所有企业抱团打造产业舰队,集体出海。
“我们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在方圆100公里之内就可以凑齐,原料使用安全、便捷,运输成本低。”万盛股份山东生产基地总经理曹海滨说,他们生产需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氯气,就是山东海化集团生产时的副产品,而他们生产的部分副产品也是周边园区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实现了产业链的高度互补。
连“点”成“链”,串“链”成“篇”。如今,国邦、新和成、万盛、京新药业、普洛得邦五家浙江上市企业,集聚内外部资源“强链、补链、固链、延链”,合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园,蹚出了一条“资源集约、产业集中、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滨海模式”。
“我们浙商5家企业携手共进,成立了一家‘五牛投资公司’,目前,参股建设了一处污水处理厂,为企业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接下来我们还将打造一处物流仓储中心,筑好产业发展‘压舱石’。”曹海滨说。
不仅如此,龙头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集聚,项目成链成群,产业之间优势互补,还推动对口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
如今,浙商企业在滨海大地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作为“敢为天下先”的他们,正在这片热土上,续写新的时代传奇。滨海这片投资兴业的福地、项目建设的宝地、招商引资的高地,也在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