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强 农民腰包鼓

——市供销社推进“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8月1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市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近年来不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作为为农服务的生力军,市供销社积极推进“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加大与农村基层组织、农民合作社、金融机构等涉农主体的合作力度,实现资源集聚、服务集成、发展集约,为解决农村谁来种地和地怎么种、粮食安全、农民融资难融资贵、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等问题提供新路径、新模式。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文/图
合作共赢  夯实乡村产业发展根基
  山东半岛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奔流不息的河流,滚滚河水滋养了沿河两岸肥沃的土地,这条河便是胶河,被称为高密市的母亲河。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胶河生态发展区供销社,成为带领当地群众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行的“领头羊”。
  “土豆和花生是我们当地的特产,虽然成立了大大小小近百个农民合作社,但是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服务领域窄、带动能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联合来解决区域内单个合作社解决不了的问题。”胶河生态发展区供销社主任张新法说,2014年8月他们联合神泉山、南岭果品、鑫鹏程等7家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注册成立了潍坊市首家镇级区域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联合社成立以来,不仅促进了单个合作社的健康成长,也带动了整个胶河生态发展区土豆、花生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多亩。其中,“胶河土豆”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我市充分发挥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采取产权联结、项目扶持、服务带动等方式,推动基层供销社与农民合作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做强产业型合作社。立足特色优势产业,由村“两委”牵头组织,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领办服务型合作社。发挥基层供销社农资经营和农产品流通的优势,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围绕小农户办不了、办不好及办起来不合算的环节,及时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服务规模化助推农业现代化。
  ——组建合作社联合社。对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实行统一树品牌、组队闯市场、抱团谋发展,增强服务带动能力。
  同时,我市大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供销社全程托管服务”模式,依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农户碎片化的土地整合为成方连片的大块土地,由供销社牵头全程化托管,采取“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分配机制,构建起农民、村集体、供销社三方利益共同体。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时代之问,切实提高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推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截至目前,该模式覆盖全市81个村庄,托管土地7.75万亩。
畅通渠道  健全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供销社一头连着供应方,一头连着销售商。作为全市农村流通的重要力量,发展农村流通新业态是适应农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新要求,也是拉长服务链、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农资供应是供销社的主责主业。青州市供销社发挥农资供应“主力军”作用,在300余村开展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下乡行动,年销售绿色农资1000余吨,为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定制绿色施肥方案、套餐。“我们根据农户大棚的土壤状况和用肥量,将传统的纯化学肥料搭配底肥方案,改为搭配缓释长效复合肥、生物菌肥以及有机冲施肥,每亩底肥价格仅为之前化学肥料的三分之二,效果是化学肥料的1.1倍左右,得到了农户的充分认可。”青州市供销社农资集采配送中心主任窦建山说。
  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深入实施“绿色农资”提升行动,因地因苗加强技术指导,大力开展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树立“供销农资、放心农资、绿色农资”供销品牌良好形象。强化农资保供稳价能力建设,抓好化肥、农药、农膜等重要农资生产、储运、调控,完善农资保供稳价机制,今年以来销售化肥13.92万吨,储备2.32万吨,全力保障春夏农业生产。
  作为上通下达的枢纽,县域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一直是供销社工作的关键棋子。我市加快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目前建设县级集采配送中心8处、镇级运营中心64处、村级综合服务社252处,总数达到324处。推动“互联网+第四方物流”建设与县域商贸流通网络建设“两网融合”,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处、镇级快递服务站4处、村级快递服务社38处。
  围绕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部署,市供销社下属潍坊供销集团与沃达供应链(山东)有限公司、天津市滨海新区商投集团合作,为天津滨海新区提供惠民优质农副产品;与省供销社农服集团合作,成立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潍坊有限公司,联合大地宏琳、青州众诚等龙头企业,组建农资龙头集群,抓好化肥、农药、农膜等重要农资生产、储运、调控,完善农资保供稳价机制。
增收增效  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安丘市,潍坊供销社组建的潍供汇农(潍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土地流转市场价格由每亩400元至600元提高到每亩1000元至1200元,大幅度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在高密市,姜庄镇推广“土地股份合作+供销社全程托管”模式,建设了1.2万亩土地托管示范基地,年村集体增加收入63.9万元,3200户农民除保底收益外,每亩获得分红150元。
  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是衡量供销社工作质量和成色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市供销社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在全市依托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搭建起91处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提供土地托管、农机作业、粮食烘干、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庄稼医院、农技培训等服务,年服务能力300万亩次,每亩土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15%,增加产量10%,为农民节支增效400元以上。围绕小麦田间管理,调度全市系统小麦收获机械和烘干设备,全系统现有小麦收割机303台,烘干设备51台,日烘干能力7590吨,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金融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是“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供销社在全市建立“供销搭台、银行授信、担保赋能”协同工作机制,已与兴业银行、省农担集团等7家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创新推出了“供销农资贷”“供销合作贷”“土地托管贷”“果园托管贷”4种金融产品,累计争取贷款3.6亿元。扎实开展农业保险服务,更好为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抓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工作,农业保险投保面积超过20万亩。规范运作合作发展基金,提升基层组织为农服务实力,市级社和潍城、寒亭、高密、安丘、青州、寿光、诸城、临朐等县市区供销社设立了合作发展基金,出台了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全市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总规模达到1555.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规模1335.1万元,支持基层社(社有企业)15个,涵盖了基层社改造、土地托管和“供销·大厨房”等项目。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强化了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推动了农民合作社抱团发展,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双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潍坊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冯铸说。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培育“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点75处,总数达到136处,服务农民3.8万户,干部交叉任职147人,托管土地31.4万亩,供销社真正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