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理论

04版:时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   刘运

  编者按 10月2日出版的《学习时报》,刊载了市委书记刘运的署名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现予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和考察山东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我们始终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坚持农业农村一体谋划、城市乡村协调推进、“五个振兴”同步发力,扎实做好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生态提升、文明善治、利民富民“五篇文章”,探索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农民就地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夯实振兴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三个模式”,通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把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作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主攻点,加快推动农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转变,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科技支撑,聚力突破核心种源、智慧农业、高端农机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提升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更新发展第七代设施大棚,进一步提高智能装备应用率,国产智能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突出主体带动,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规模化经营,打造全国重要的“菜篮子、种子库”。推动全链升级,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融入“双循环”,蔬菜、畜禽、农机全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不仅要让农民在县域内就业,而且更要吸引项目、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的汇聚,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融合发展体制,建设宜居宜业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满足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向往,必须着力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局面,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我们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系统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服务配套,推动城乡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方面,高效率配置资源要素。坚持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加快激活沉睡资源、引入金融活水、汇聚各类人才,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引入工商资本投入乡村,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乡村振兴高端人才总量,构建起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新格局。另一方面,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坚持道路、供水、物流、网络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护,推动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延伸,基本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农村道路“户户通”,形成“两公里·半小时”服务圈,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生命周期服务。城乡融合让乡村更美好,和美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城里人周末、节假日返乡生活成为新时尚。
  创新生态治理体系,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潍坊拥山揽海、地形多样、水系发达,生态优势明显。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提升农业生态价值,促进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实现了增绿留金、绿富双赢。扩大绿色生产,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技术全面应用,有效解决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问题。加强全域整治,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入手,全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绘就“一村一画、一户一景”的乡村画卷。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乡村善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头雁领航”和履职能力提升工程,从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优选村党组织书记,常态化打造过硬支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农村党组织成为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三治融合,推行网格化、社区化、信息化和积分制管理,建立“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日”等制度,所有村庄全部制定村规民约,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突出文化凝聚,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移风易俗、长者食堂等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善治之花开遍广袤沃野,乡亲们心齐、气顺、劲足,整个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创新普惠共享机制,打开共同富裕之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这鲜明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好富民强村之路。一方面,夯实集体增收基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培育“红色”联合经济体,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增收。另一方面,提升农民增收成色。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探索建设共富“产业联合体”,发展订单农业有定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承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风险防范有基金、参股经营有红利,广大农民分享到更多增值收益。农民收入跑出“加速度”,老乡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委书记)
为建设“更好潍坊”赋能加力 ——“更好潍坊”巨报展暨潍坊日报社第三届读者文化节综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10月6日,“更好潍坊”巨报展暨潍坊日报社第三届读者文化节落下帷幕。作为潍坊日报社更好展现媒体担当、传播潍坊声音、展示潍坊形象的实践探索和回馈社会、活跃经济、助农惠民的务实举措,今年的巨报展、读者文化节两项活动精彩纷呈、亮点夺目、效果突出,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赋能加力,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9月23日,“更好潍坊”巨报展在潍坊市人民广场开幕。巨报展由《潍坊日报》《潍坊晚报》放大100倍的99个主题版面组成,高4.3米、宽2.84米的“巨报”气势恢宏、画面精细、内容厚重,打造了一个宣传潍坊、展示潍坊的最佳窗口和平台。
  今年的巨报展包含“更好潍坊”主题展示版、“丰收节”乡村振兴成果版、电商直播带货特色版、城市新形象图片版、县域工作展示版、各行业成就版等,一篇篇接地气、有情怀的新闻报道,书写着全体潍坊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进华章,展示着潍坊富足安康、安居乐业、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图景。
  巨报展期间,我市各部门单位、各行各业的人们前来参观,鲜活的报道鼓舞人心,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勇当排头兵”的干劲。民建潍坊市委会委员孙建华说:“巨报展生动展示了潍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非常鼓舞人心,参观后感觉工作干劲更足了。”
  国庆假期里,很多外地游客来市人民广场游玩,通过巨报展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对潍坊取得的可喜成绩赞不绝口。“巨报展这种展示城市形象的方式非常有创意,为我们外地游客打造了认识潍坊的窗口。”德州游客刘丽梅说。
  9月23日、24日两天,潍坊日报社第三届读者文化节在市人民广场举行。本届读者文化节兼具“文化、消费、惠民、助农”等特点,挖掘消费潜力、活跃市场经济、提振消费信心,推出一批特色企业、特色项目、优质产品,真正将实惠、优惠送到市民身边,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活跃市场、提振信心“添柴加薪”。
  本届读者文化节上,参展商销售业绩创新高。
  安丘市郚山镇的“软枣猕猴桃”两天销售额近9000元,成为本次展会的“销冠”。临朐县山东沂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来的板栗、山楂片等系列产品,麦田品牌产品,安丘市郚山镇的鸡心果,光明牛奶等参展商品,都取得品牌宣传和产品销售的“双赢”,广大参展商和合作客户对潍坊日报社的认可度极大提升。
  奎文区近20家房企携高品质房源亮相读者文化节,为市民带来刚需、改善、高档住宅等不同类型的优质房源;非遗文创展区里,潍县布玩具、安丘扒绣、富郭庄芥末鸡、潍坊风筝、诸城黑陶、昌邑面塑等非遗产品,让市民、游客直观感受潍坊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潍坊日报社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的小记者艺术团还为市民、游客带来了舞蹈、朗诵、歌曲等精彩的文艺演出。为更好回馈读者,本届读者文化节还特设便民服务区,为市民带来健康义诊、供热咨询、国防知识宣传、防诈宣传等服务。
  在中秋节、国庆节来临之际,“更好潍坊”巨报展暨潍坊日报社第三届读者文化节以充满现代气息、独具特色魅力、富有人文精神的方式,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在绽放潍坊迷人风采的同时,助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与民生期盼相向而行。未来,潍坊日报社将始终自觉承担使命任务,把自我成长融入到城市蝶变中,努力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创新开展各类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期待的活动、展会,与读者双向奔赴,与城市共荣共生,为建设更好潍坊凝聚起磅礴力量。
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有力推进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10月2日,记者走进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到处是一派只争朝夕、竞相发展的景象。
  “目前,我们的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确保如期保质完成项目建设。”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深科大厦项目包含招商中心、总部办公、星级酒店、启航1985孵化器等板块。星级酒店部分,与法国雅高集团合作,落户诺富特品牌商务酒店。当前,深科大厦项目正在进行主楼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和车库结构施工,预计年底完成项目主体封顶。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落地。优良的营商环境,正在形成“磁场效应”,描绘出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未来的新图景。
  上午10点,在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13栋总计3.7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墙抹灰和铝板幕墙安装工作。该项目将落户英飞拓北方运营中心和华为信创中心,内部装修设计工作同步启动,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智慧物联供应链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一期单体装修和二期的主体施工正在火热进行。该项目引入京东科技,依托京东在物联网、智能化园区等诸多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造京东科技(潍坊)产业创新中心,以“科技+产业”“平台+运营”的服务模式,建设电商基地、直播基地、新品孵化中心三大业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年底部分项目完工,明年交付使用。
  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功夫。“项目签约以来,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为我们提供全流程高质量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极大压缩了各项手续办理时间,助力项目建设‘一路畅行、不断加速’。”
  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提供的全方位服务连连称赞。
  “速度”与“温度”,是众多企业给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贴上的“标签”。这样的“口碑效应”下,更多优质项目涌入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
  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项目建设,做到“软硬兼施”、配合发力。为加大招商力度,园区制定了强化招商运营体系、全力夯实链主项目、广泛储备重点项目等办法。确定了英飞拓、中广核新能源、京东科技、洲明科技等一批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的链主企业,以企引企、以商招商。截至目前,已签约企业14家。
高密:项目建设“加速跑”
奋力冲刺“全年红”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晖 李婷婷)金秋十月,高密市处处涌动着大干快干、奋勇争先的激情与活力:建设工地塔吊林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产业基地日新月异……10月5日,高密市举行三季度项目建设攻坚现场观摩暨“镇街区书记擂台赛”,一个个产业定位清晰、落地迅速高效、质量效益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令人振奋,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迈出进中提质、量质双升的铿锵步伐。
  总投资8亿元的源邦PVC加工助剂项目主要涉及丙烯酸酯类PVC抗冲改性剂、加工助剂、发泡调节剂等产品,采用企业专有低温多段聚合技术实现连续化生产,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今年9月份进入试生产阶段的二期年产3万吨抗冲ACR项目,入选2022年省优选项目,目前车间建设已完成,设备安装全部到位,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8000万元。
  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高密市突出抓好豪迈工业母机、孚日生物降解材料等总投资836亿元的142个重点项目,其中,新开工豪迈化工技术研究院等投资288.1亿元的项目66个,友道绿色植保等35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居全市第1位,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13个百分点,竣工投产项目48个,新增产值26.65亿元。
  一个个产业项目有序推进,一个个新赛道、新领域项目崛起发力。高密市深入开展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组织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7家,小升规企业同比净增58家、居全市第1位。
  豪迈集团碳化硅热交换器等3个项目投产,企业1至8月份实现产值97.3亿元、同比增长23.7%,税收8.45亿元、同比增长64.9%,截至目前,工业母机产值是去年全年的2.7倍。孚日集团宣威新材料项目投产,上榜2023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力优势企业。星宇高性能合成胶乳项目投产,企业1至8月份实现产值、税收分别同比增长24.3%、29.25%。
  拼经济是一场全方位的比拼,既要拼项目、拼产业,也要拼政策、拼服务。高密市每月9日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家日”活动,实施专家式、组团式、全程化集成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700多个,减免企业税金8.6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幅、利润总额增幅、利润率均居全市前列。1至8月份,高密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5.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市9.9个百分点、居第1位。
消除“痛点”、疏通“堵点”、攻克“难点”,我市打造快办、易办、好办的“基层政务服务圈”—— 下沉政务服务 提升幸福指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
  今年以来,市审批服务局以“三型达标”创建行动为抓手,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通过消除“痛点”,疏通“堵点”,攻克“难点”,构建起快办、易办、好办“基层政务服务圈”,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据了解,目前,我市村级、镇级“标准型”站点分别建成949个、71个,占比分别达100%、89.2%;“标杆型”站点分别建成306个、79个,占比分别达21.8%、52.7%。全市“基础型”站点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特色鲜明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
  “快办”!
  下沉服务视角,推进线上办理

  “真是太方便了!原本只想来镇上的政务服务大厅咨询一下,了解开美发店需要什么材料,没想到在线上就把营业执照和公共卫生许可手续办完了,回去就可以开业了!”寿光市羊口镇刘女士开心地说。
  为实现基层政务服务“快办”,我市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更多基层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实现网上申报、线上审批、在线查询。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推动营业执照、不动产证等高频电子证照证明审批服务向基层延伸。
  同时,提供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提升线下窗口“兜底”服务水平,由企业、群众自主选择办理渠道,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申请人在线下办理业务时,自主选择线上预约或在线提交申请材料。已在线收取申请材料或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能获取电子材料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纸质材料,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打造群众远程“点”、政府线上“接”、大厅及时“办”、邮政双向“送”的政务服务新模式,1541项事项实现全链条“零见面”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
  “易办”!
  畅通服务路径,缩短办事距离

  “仅用20分钟,我申请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就办好了,而且是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真是太方便了!”9月5日,刚在奎文区梨园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完业务的刘先生笑着说。
  让刘先生倍感满意的,是奎文区以基层政务服务“三型达标”创建为驱动,在全区8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专门审批业务办理窗口,实现审批业务网点街道全覆盖的创新做法。
  以前,像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事项都要到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距离远是一方面,最让百姓着急的是“要跑多个地方才能办好”,时常将“小诉求”拖成“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在基层政务服务“三型达标”创建行动中,优化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布局,推动一链办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等更多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通过完善委托收件、委托受理、帮办代办等方式,推动实现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在基层“能办尽办”。依托银行金融网点、邮政网点、医疗站点、商业综合体、集贸市场、功能园区等,设立合作服务网点,在银行、商场、超市、医院等人流量大、业务办理需求多的公共场所,布设自助终端机、安装便民充值设备,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家门口”办事需求。同时,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梳理“事项联办”和“一链办理”主题式服务,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延伸,为基层企业、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服务。
  在奎文区,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等35项高频行政许可事项和“我要开餐饮店、我要开便利店”等15个“一件事”审批事项,全部下沉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投放自助服务设备20台,提供商事登记、不动产、社保医保等67项业务24小时在线服务,实现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抗震设防7项业务自助办理。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各基层政务服务站点共办理各类业务167万余笔。
“好办”!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  
  “真没想到,政务服务大厅里还有专门服务我们老年人的区域。这里环境好,工作人员还热情周到,真的很省心。”近日,到安丘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周老先生对这里的服务伸出了大拇指。
  走进安丘市政务服务大厅,全新升级的老年人服务专区让人眼前一亮。专区内,轮椅、放大镜、老花镜等老年人所需的日常用品排列整齐;各类图书、绿植等摆放美观;常用应急药品备量充足,取用方便。不仅如此,大厅还推出了志愿者引导、预约上门、设置老年人服务专窗、老年人专区等特色助老服务。
  这是我市在基层政务服务“三型达标”创建行动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好办”的生动剪影。
  为给特殊群体提供更暖心服务,除了实体大厅无障碍改造和适老化提升外,我市还加强网上站点优化提升,开发内容朗读、字体放大、语音辅助等功能。通过物流寄送、政务服务大篷车等形式,开展免费上门服务、居家服务。
  今年,我市还开发上线政务服务“智慧云图”,集成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网点地理位置、交通路线、服务电话、公交站点、停车场、银行网点等信息,满足企业群众掌上办事需求和生活服务需求。
  为了让群众事情更好办,我市按照“就近、就熟”原则,依托村(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服务者等,充实基层帮办代办服务力量,为基层企业群众提供进村入户、政策咨询、帮办代办、进度跟踪、信息反馈等服务。
  此外,我市在基层政务服务工作中,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观摩交流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综合服务素质和能力,增强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便利度。
  群众工作无小事,便民利民暖人心。通过对软硬件的提升改造和“一加一”专项服务,群众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多一份安心、舒适,体验到“家”一般的感觉。截至目前,我市基层政务服务站点共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44万余人次、提供预约上门服务3.5万余人次。
  “政务服务改革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市审批服务局将持续提升基础政务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让服务更贴心,办事更顺畅。”潍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新闻   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白浪河东风桥拆除重建工程依旧在加快施工。目前,整座新建桥梁的拱圈混凝土浇筑已全部完成,上百名工人在工地上忙碌,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力争10月底具备桥梁主路通车条件。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李振龙 摄
聚力打出文体旅融合发展组合拳   ◎王明江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兑现文化价值。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体育精神、健康理念决定了文旅产业的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成为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潍坊历史悠久,名家荟萃,人文底蕴丰厚,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具备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应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打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组合拳,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添彩赋能。
  一是高点定位,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文体旅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按照协同发展、多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重点就原创项目带动、聚集高端要素、发挥集群效应、规范文化产业园区功能、加强人才培育等进行规划设计,绘就既有潍坊鲜明地域特色、又与国际前沿深度融合的发展蓝图,让潍坊真正成为时尚典范的文明城市。
  二是内核引领,以文化艺术中心为载体打造“文化航母”。着眼于公益与产业同发展,时尚与文创共繁荣,以现有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的公益设施为基础,招文化之商,引文化之才,打造航母级文化综合体。(一)地上为潍坊市以及各县市区文化艺术长廊,全方位展示各县市区文化旅游品牌,销售文旅创意产品,让人们走进文化艺术长廊,对潍坊区域文化作一站式了解。(二)沿河两岸为时尚空间,以酒吧、书吧、咖啡厅、音乐吧为特色,让国内外游客与年轻人体验潍坊的时尚与现代。(三)两个观光塔,一个作为市民观光,另一个作为重要论坛场地,邀约国内外专家于高塔之上纵论潍坊发展未来。(四)地下文化广场为电子竞技、新文创、画廊、美术馆、体验中心、动漫等相关业态,让新兴文化产业支撑起地下空间,焕发整座艺术中心的时代精神,彰显潍坊城市新貌。
  三是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我市文化旅游的鲜明特色,绽放城市魅力。传承潍坊创新基因,讲述潍坊动人故事,与传统对话,与当下融合,与世界接轨。以传承、创新、创造、创意为价值取向,以十笏园、白浪绿洲湿地、杨家埠、坊茨小镇+烤烟厂+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潍柴老工业厂区、滨海欢乐海等为依托,打造文化古城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新地标。
  四是加强领导,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文旅发展新高地。构建文体旅发展新格局,推动文旅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塑造潍坊发展新优势、提升潍坊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秉持传承与创新,意在把“中西融合、古今辉映、和而不同”的理念融进“中国画都”和“世界风筝都”。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体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设立项目专班,汇聚各方精英力量组建潍坊文体旅专家委员会,整合资源,组建团队,全力以赴,用三年时间做强做大文体旅产业,不断提升潍坊在国内和国际的美誉度、知名度。(作者单位:潍坊天地人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建设更好潍坊·金点子”征集活动投稿邮箱:wfrb999@163.com,请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文件名请标注:“金点子”征集。
2金1银1铜 潍坊籍运动员亮出亚运成绩单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东升)10月5日下午,潍坊籍4名亚运会选手参加的所有比赛项目全部结束,我市选手共获得2金1银1铜和1个第四名的好成绩。
  本届亚运会上,潍坊籍运动员张冬在皮划艇项目中获得2枚金牌。10月2日,在男子1000米单人皮艇决赛中,张冬以3分46秒224的成绩摘得金牌,这是我市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10月3日,在皮划艇比赛男子500米四人皮艇决赛中,由张冬、卜廷凯、王丛康、董毅组成的中国队以1分23秒859成绩夺冠。潍坊籍运动员张浩然在9月27日的帆船项目男子风筝板比赛决赛中获得银牌。10月5日,在女子手球项目三、四名决赛中,中国队以39:26大胜哈萨克斯坦队,获得铜牌,潍坊籍运动员刘婵得到9分,为全队第二高分。9月26日,在男子七人制橄榄球比赛中,潍坊籍运动员吴家俊随中国队获得第四名。
图片新闻   图一  连日来,城区6000余名环卫工人在岗不休,对辖区内各项公共设施进行精细化人工保洁作业。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房晨 摄
  图二  市民国庆假期在植物园游玩。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王亚男 摄
  图三  10月4日,长跑爱好者在安丘市郚山镇参加第一届郚山半程马拉松大赛暨环湖迷你跑大赛。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董雪霓 摄
观众8.5万余人次,增长500% “双节”期间我市三家博物馆人气旺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蒙亮)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不少市民和游客选择到市博物馆、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十笏园博物馆参观游览。节日期间,这三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8.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00%。
  节日期间,市博物馆联合有关单位在完善“物华天宝——馆藏文物精粹展”“潍坊简史”“石刻艺术长廊”等基本陈列基础上,还推出了“锦绣中华齐鲁青未了——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影见古今”十笏园博物馆摄影大展带来十笏园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园林、建筑、人文的视觉盛宴。风筝博物馆对展览重新设计更换,为观众提供新的文化体验。
1333.93万元,居全省第三位 潍坊各大影院票房“一路飘红”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今年国庆假期,共有12部电影集中上映,潍坊各大影院的票房“一路飘红”,票房以1333.93万元排名全省第三位。
  据悉,今年国庆假期上映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坚如磐石》《莫斯科行动》等多部影片具有强大号召力,点燃了市民观影热情。
  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10月6日15时,今年国庆档电影全国总票房27.78亿元。在山东省总票房排名中,青岛以2672.65万元排名第一位、济南以2190.89万元排名第二位、潍坊以1333.93万元排名第三位。相比2022年国庆档,潍坊市的票房增加了545.82万元。其中《坚如磐石》贡献524.3万元、《前任4:英年早婚》349.5万元、《志愿军:雄兵出击》198.9万元。
假期不远行 近郊有美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国庆假期,不少市民选择方便快捷的近郊游,赏民俗、寻历史,田园踏秋采摘、享受美好的假日休闲时光。
  “郑大人来了,郑大人来了。”10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十笏园文化街区,郑板桥纪念馆的潍县正堂里正在上演古装情景剧《断案》。“郑板桥”身穿蓝色官服,头戴黑色官帽,脚穿镶着金边的黑色官靴,留着两撇小胡子。演完《断案》后,在“师爷”和“侍卫”的陪同下,“郑板桥”又开始巡街。
  “郑板桥”的出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放假了,我们没有外出旅游,带孩子来十笏园文化街区了解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市民薛翔带着两个女儿看到“郑板桥”后特别兴奋,他们不仅录下了“郑板桥”巡街的全过程,还和“郑板桥”合了影。
  多彩民俗活动,为游客呈现一场精彩节日盛宴。假日期间,十笏园文化街区还举办了2023国庆嘉年华活动,包含民俗演艺、儿童剧场演出、非洲鼓全国邀请赛、主题展览、十笏集市等。
  “妈妈,快看,火龙果原来是这样长的啊。”当日,坊子区水墨庄园的水果种植大棚内,来自市区的孙甜甜正带着孩子采摘,享受丰收的快乐。
  时下,水墨庄园内,30多种热带水果可供观赏,红心火龙果、佛手、柠檬、芭乐、无花果等多种水果迎来采摘季,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假日期间,市民还纷纷走进坊茨小镇,穿行在百年建筑间,徜徉在时间长河中,体验百年历史沧桑,享受美好假期。
快乐乒乓庆国庆   本报讯 (通讯员 刘纪东)为庆祝国庆节、丰富离退休干部文化生活、展现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10月3日,高崖水库库区举行了离退休干部乒乓球比赛,比赛设置男子单打、女子单打两个项目,共12名离退休干部参加比赛。
  赛场上,多变发球、攻防转换等展现了离退休干部的精湛球技,赛场外,老同志以球会友、切磋球技,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着“快乐乒乓”的魅力,共享国庆节浓浓的节日氛围。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
迎来返程高峰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10月6日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城区两大汽车站以及潍坊站、潍坊北站的客流量明显增加。
  9月29日至10月6日,潍坊站、潍坊北站发送旅客量破新高。其中,潍坊站累计发送旅客23.6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22.6%;潍坊北站累计发送旅客8.54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45.48%。
  6日,潍坊汽车总站、潍坊公路客运总站迎来返程高峰。据介绍,潍坊公路客运总站从10月4日起,根据客流情况及时增开加班车辆。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内济南、泰安、聊城、烟台等方向,6日当天这些方向共增开了15辆加班车辆。假期期间,两大汽车站增设售票、检票窗口,延长售检票服务时间。
  9月29日至10月6日,潍坊机场预估飞机起降141架次,发送旅客1.5万人次。
“双节”不打烊 企业生产忙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我市不少企业不停工、不停产,开足马力赶订单,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9月29日,在坊子区坊城街道的山东福豆食品有限公司,全体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全力以赴赶订单。公司总经理徐立鑫说:“今年订单量比往年增加不少,厂里员工加班加点忙生产。为了保障假日生产安全,车间实行24小时监控监测,公司领导实行24小时值班。”
  “公司食品生产板块以预制菜、酱卤肉制品、调味品、速冻调理制品为主要产品,全力打造专业生产链条,为1000多家餐饮连锁客户提供服务。我们产品的每道工序都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实现了无缝衔接,使用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辅料调味料,没有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徐立鑫介绍。
  在山东珍馐补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员工们戴着口罩、头套和一次性手套在生产线上紧锣密鼓地生产,大量水产品经过分切、加工、分装、速冻,最终包装入库。“我们现在每天加工近万份,同比增长了40%。”公司总经理郭先红介绍,公司主打产品“佛跳墙”,只需撕开包装袋,把食材倒入锅里简单加热,短短几分钟,一份口感和餐厅相差无几的菜品即可出炉。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近30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远销全国各地。工人放弃假日休息,坚守岗位,紧锣密鼓地赶订单,以满足全国各地对预制菜产品的需求。
  郭先红介绍:“为保障假期生产安全,公司开展了安全大检查,严格落实节假日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每天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通报,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
  在各重点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的同时,坊城街道服务企业专员也坚守岗位,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纾难解困。“为确保节日期间企业生产安全有序,我们通过加强干部值班值守,加强人员巡逻巡查,增强干部上企频率,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坊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孟凡皓说。
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有力推进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10月2日,记者走进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到处是一派只争朝夕、竞相发展的景象。
  “目前,我们的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确保如期保质完成项目建设。”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深科大厦项目包含招商中心、总部办公、星级酒店、启航1985孵化器等板块。星级酒店部分,与法国雅高集团合作,落户诺富特品牌商务酒店。当前,深科大厦项目正在进行主楼一层主体结构施工和车库结构施工,预计年底完成项目主体封顶。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落地。优良的营商环境,正在形成“磁场效应”,描绘出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未来的新图景。
  上午10点,在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13栋总计3.7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墙抹灰和铝板幕墙安装工作。该项目将落户英飞拓北方运营中心和华为信创中心,内部装修设计工作同步启动,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智慧物联供应链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一期单体装修和二期的主体施工正在火热进行。该项目引入京东科技,依托京东在物联网、智能化园区等诸多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造京东科技(潍坊)产业创新中心,以“科技+产业”“平台+运营”的服务模式,建设电商基地、直播基地、新品孵化中心三大业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年底部分项目完工,明年交付使用。
  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足功夫。“项目签约以来,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为我们提供全流程高质量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极大压缩了各项手续办理时间,助力项目建设‘一路畅行、不断加速’。”
  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提供的全方位服务连连称赞。
  “速度”与“温度”,是众多企业给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贴上的“标签”。这样的“口碑效应”下,更多优质项目涌入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
  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项目建设,做到“软硬兼施”、配合发力。为加大招商力度,园区制定了强化招商运营体系、全力夯实链主项目、广泛储备重点项目等办法。确定了英飞拓、中广核新能源、京东科技、洲明科技等一批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的链主企业,以企引企、以商招商。截至目前,已签约企业14家。
消除“痛点”、疏通“堵点”、攻克“难点”,我市打造快办、易办、好办的“基层政务服务圈”—— 下沉政务服务 提升幸福指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
  今年以来,市审批服务局以“三型达标”创建行动为抓手,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通过消除“痛点”,疏通“堵点”,攻克“难点”,构建起快办、易办、好办“基层政务服务圈”,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据了解,目前,我市村级、镇级“标准型”站点分别建成949个、71个,占比分别达100%、89.2%;“标杆型”站点分别建成306个、79个,占比分别达21.8%、52.7%。全市“基础型”站点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特色鲜明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
  “快办”!
  下沉服务视角,推进线上办理

  “真是太方便了!原本只想来镇上的政务服务大厅咨询一下,了解开美发店需要什么材料,没想到在线上就把营业执照和公共卫生许可手续办完了,回去就可以开业了!”寿光市羊口镇刘女士开心地说。
  为实现基层政务服务“快办”,我市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更多基层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实现网上申报、线上审批、在线查询。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推动营业执照、不动产证等高频电子证照证明审批服务向基层延伸。
  同时,提供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提升线下窗口“兜底”服务水平,由企业、群众自主选择办理渠道,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申请人在线下办理业务时,自主选择线上预约或在线提交申请材料。已在线收取申请材料或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能获取电子材料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纸质材料,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打造群众远程“点”、政府线上“接”、大厅及时“办”、邮政双向“送”的政务服务新模式,1541项事项实现全链条“零见面”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
  “易办”!
  畅通服务路径,缩短办事距离

  “仅用20分钟,我申请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就办好了,而且是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的,真是太方便了!”9月5日,刚在奎文区梨园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完业务的刘先生笑着说。
  让刘先生倍感满意的,是奎文区以基层政务服务“三型达标”创建为驱动,在全区8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专门审批业务办理窗口,实现审批业务网点街道全覆盖的创新做法。
  以前,像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事项都要到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距离远是一方面,最让百姓着急的是“要跑多个地方才能办好”,时常将“小诉求”拖成“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在基层政务服务“三型达标”创建行动中,优化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布局,推动一链办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等更多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通过完善委托收件、委托受理、帮办代办等方式,推动实现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在基层“能办尽办”。依托银行金融网点、邮政网点、医疗站点、商业综合体、集贸市场、功能园区等,设立合作服务网点,在银行、商场、超市、医院等人流量大、业务办理需求多的公共场所,布设自助终端机、安装便民充值设备,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家门口”办事需求。同时,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梳理“事项联办”和“一链办理”主题式服务,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延伸,为基层企业、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服务。
  在奎文区,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等35项高频行政许可事项和“我要开餐饮店、我要开便利店”等15个“一件事”审批事项,全部下沉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投放自助服务设备20台,提供商事登记、不动产、社保医保等67项业务24小时在线服务,实现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抗震设防7项业务自助办理。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各基层政务服务站点共办理各类业务167万余笔。
“好办”!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  
  “真没想到,政务服务大厅里还有专门服务我们老年人的区域。这里环境好,工作人员还热情周到,真的很省心。”近日,到安丘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周老先生对这里的服务伸出了大拇指。
  走进安丘市政务服务大厅,全新升级的老年人服务专区让人眼前一亮。专区内,轮椅、放大镜、老花镜等老年人所需的日常用品排列整齐;各类图书、绿植等摆放美观;常用应急药品备量充足,取用方便。不仅如此,大厅还推出了志愿者引导、预约上门、设置老年人服务专窗、老年人专区等特色助老服务。
  这是我市在基层政务服务“三型达标”创建行动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好办”的生动剪影。
  为给特殊群体提供更暖心服务,除了实体大厅无障碍改造和适老化提升外,我市还加强网上站点优化提升,开发内容朗读、字体放大、语音辅助等功能。通过物流寄送、政务服务大篷车等形式,开展免费上门服务、居家服务。
  今年,我市还开发上线政务服务“智慧云图”,集成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网点地理位置、交通路线、服务电话、公交站点、停车场、银行网点等信息,满足企业群众掌上办事需求和生活服务需求。
  为了让群众事情更好办,我市按照“就近、就熟”原则,依托村(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服务者等,充实基层帮办代办服务力量,为基层企业群众提供进村入户、政策咨询、帮办代办、进度跟踪、信息反馈等服务。
  此外,我市在基层政务服务工作中,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观摩交流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综合服务素质和能力,增强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便利度。
  群众工作无小事,便民利民暖人心。通过对软硬件的提升改造和“一加一”专项服务,群众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多一份安心、舒适,体验到“家”一般的感觉。截至目前,我市基层政务服务站点共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44万余人次、提供预约上门服务3.5万余人次。
  “政务服务改革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市审批服务局将持续提升基础政务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让服务更贴心,办事更顺畅。”潍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密:项目建设“加速跑”
奋力冲刺“全年红”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晖 李婷婷)金秋十月,高密市处处涌动着大干快干、奋勇争先的激情与活力:建设工地塔吊林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产业基地日新月异……10月5日,高密市举行三季度项目建设攻坚现场观摩暨“镇街区书记擂台赛”,一个个产业定位清晰、落地迅速高效、质量效益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令人振奋,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迈出进中提质、量质双升的铿锵步伐。
  总投资8亿元的源邦PVC加工助剂项目主要涉及丙烯酸酯类PVC抗冲改性剂、加工助剂、发泡调节剂等产品,采用企业专有低温多段聚合技术实现连续化生产,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今年9月份进入试生产阶段的二期年产3万吨抗冲ACR项目,入选2022年省优选项目,目前车间建设已完成,设备安装全部到位,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8000万元。
  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高密市突出抓好豪迈工业母机、孚日生物降解材料等总投资836亿元的142个重点项目,其中,新开工豪迈化工技术研究院等投资288.1亿元的项目66个,友道绿色植保等35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居全市第1位,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13个百分点,竣工投产项目48个,新增产值26.65亿元。
  一个个产业项目有序推进,一个个新赛道、新领域项目崛起发力。高密市深入开展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组织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7家,小升规企业同比净增58家、居全市第1位。
  豪迈集团碳化硅热交换器等3个项目投产,企业1至8月份实现产值97.3亿元、同比增长23.7%,税收8.45亿元、同比增长64.9%,截至目前,工业母机产值是去年全年的2.7倍。孚日集团宣威新材料项目投产,上榜2023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力优势企业。星宇高性能合成胶乳项目投产,企业1至8月份实现产值、税收分别同比增长24.3%、29.25%。
  拼经济是一场全方位的比拼,既要拼项目、拼产业,也要拼政策、拼服务。高密市每月9日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家日”活动,实施专家式、组团式、全程化集成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700多个,减免企业税金8.6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幅、利润总额增幅、利润率均居全市前列。1至8月份,高密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5.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市9.9个百分点、居第1位。
为建设“更好潍坊”赋能加力 ——“更好潍坊”巨报展暨潍坊日报社第三届读者文化节综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10月6日,“更好潍坊”巨报展暨潍坊日报社第三届读者文化节落下帷幕。作为潍坊日报社更好展现媒体担当、传播潍坊声音、展示潍坊形象的实践探索和回馈社会、活跃经济、助农惠民的务实举措,今年的巨报展、读者文化节两项活动精彩纷呈、亮点夺目、效果突出,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赋能加力,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9月23日,“更好潍坊”巨报展在潍坊市人民广场开幕。巨报展由《潍坊日报》《潍坊晚报》放大100倍的99个主题版面组成,高4.3米、宽2.84米的“巨报”气势恢宏、画面精细、内容厚重,打造了一个宣传潍坊、展示潍坊的最佳窗口和平台。
  今年的巨报展包含“更好潍坊”主题展示版、“丰收节”乡村振兴成果版、电商直播带货特色版、城市新形象图片版、县域工作展示版、各行业成就版等,一篇篇接地气、有情怀的新闻报道,书写着全体潍坊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进华章,展示着潍坊富足安康、安居乐业、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图景。
  巨报展期间,我市各部门单位、各行各业的人们前来参观,鲜活的报道鼓舞人心,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勇当排头兵”的干劲。民建潍坊市委会委员孙建华说:“巨报展生动展示了潍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非常鼓舞人心,参观后感觉工作干劲更足了。”
  国庆假期里,很多外地游客来市人民广场游玩,通过巨报展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对潍坊取得的可喜成绩赞不绝口。“巨报展这种展示城市形象的方式非常有创意,为我们外地游客打造了认识潍坊的窗口。”德州游客刘丽梅说。
  9月23日、24日两天,潍坊日报社第三届读者文化节在市人民广场举行。本届读者文化节兼具“文化、消费、惠民、助农”等特点,挖掘消费潜力、活跃市场经济、提振消费信心,推出一批特色企业、特色项目、优质产品,真正将实惠、优惠送到市民身边,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为活跃市场、提振信心“添柴加薪”。
  本届读者文化节上,参展商销售业绩创新高。
  安丘市郚山镇的“软枣猕猴桃”两天销售额近9000元,成为本次展会的“销冠”。临朐县山东沂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来的板栗、山楂片等系列产品,麦田品牌产品,安丘市郚山镇的鸡心果,光明牛奶等参展商品,都取得品牌宣传和产品销售的“双赢”,广大参展商和合作客户对潍坊日报社的认可度极大提升。
  奎文区近20家房企携高品质房源亮相读者文化节,为市民带来刚需、改善、高档住宅等不同类型的优质房源;非遗文创展区里,潍县布玩具、安丘扒绣、富郭庄芥末鸡、潍坊风筝、诸城黑陶、昌邑面塑等非遗产品,让市民、游客直观感受潍坊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潍坊日报社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的小记者艺术团还为市民、游客带来了舞蹈、朗诵、歌曲等精彩的文艺演出。为更好回馈读者,本届读者文化节还特设便民服务区,为市民带来健康义诊、供热咨询、国防知识宣传、防诈宣传等服务。
  在中秋节、国庆节来临之际,“更好潍坊”巨报展暨潍坊日报社第三届读者文化节以充满现代气息、独具特色魅力、富有人文精神的方式,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在绽放潍坊迷人风采的同时,助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与民生期盼相向而行。未来,潍坊日报社将始终自觉承担使命任务,把自我成长融入到城市蝶变中,努力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创新开展各类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期待的活动、展会,与读者双向奔赴,与城市共荣共生,为建设更好潍坊凝聚起磅礴力量。
以学促干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武婷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时对主题教育中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落实‘重实践’的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要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始终坚持为民造福、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更好潍坊取得新成效。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深刻理解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至上”外化于行,真正下到基层、深入一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民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把力气花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上,把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注重量”向“追求质”转变,真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遵循发展客观规律,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恪尽职守、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立足工作岗位,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尽职尽责、履职担当。要增强主动担当意识,克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和逃避心理,转变做事情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担负起责任使命。
  迎难而上、敢于斗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征程上的各种困难挑战,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要拿出“铁肩膀”,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攻坚克难。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风骨、气节、胆魄,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增强苦干实干的意志力量,征服前进道路上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
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抓落实”形象地比喻为“钉钉子”,强调“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要保持战略定力“接续钉”,锚定目标,对已有的科学的部署和规划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系统观念“钉得牢”,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重点,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既不刮风搞运动,也不超越发展阶段提过高目标,将各项工作全局谋划、整体推进。
  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紧盯影响发展环境、阻碍发展步伐的深层次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理念和思路,开展“靶向治疗”,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高密市委党校)
罗来军、朱倍其: 通过数字化转型
加速“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转型,加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特定领域快速发展和突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面向。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在于构建和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当前,加快构建和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需要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其中包括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市场环境、数字创新环境、数字政务环境和数字安全环境五个方面。关键要点在于突破数字鸿沟与低端技术锁定,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积极推动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数字经济红利。重要方式在于搭建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内积极合作,培育兼具数字技术能力和专业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集群,鼓励和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2023年9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檀学文: 在调整优化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要锚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对此,可进一步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夯实脱贫地区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方面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积累条件。我国有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省份已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低收入人口帮扶经验。其共性特征是根据省情民情,确定本地的低收入标准,逐步实现当地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提升。其他地区也可以根据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和地方政府财力,以开发式帮扶帮助低收入户实现收入水平的跃升。需要注意的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当符合基本规律:一是尊重市场规律,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和塑造产业优势;二是建立产业振兴带动农户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在不断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大前提下,从多方面完善乡村产业振兴政策。
   2023年8月24日《经济日报》
丁明磊: 深刻把握
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发展趋势,数字化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适应科研范式变革趋势。我们必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加速布局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组织模式,形成优势互补、联合开发、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模式。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构建良好融通的创新生态。科技领军企业能够依托自身规模和技术优势,以国家需求和产业重大需求为导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各主体协同创新的体系化创新格局,进而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在产品工艺、技术应用、市场推广、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创新,在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3年8月14日《经济日报》
实施乡村法律顾问制度的三个着力点   ◎王彦兵

  近年来,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潍坊市基本实现了乡村法律顾问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的目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村基层组织和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促进了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对于实施乡村法律顾问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要求,为乡村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务,需要政府、乡村基层组织和乡村法律顾问三大主体进行系统化发力,共同推动该项工作迈向新台阶。
  加强和完善支持力度
  推进该项工作有效实施

  乡村法律顾问制度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其目的在于满足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政府是该项工作的主导者、组织者和重要的推动者,需要发挥其核心作用,统领全局,协调各方。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弥补制度短板、漏洞。完善选人用人的制度建设,实现双向选择。目前,法律顾问的选聘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服务对象是乡村组织和群众。选聘法律顾问时,要广泛征求乡村组织和群众的意见,并把其作为选聘法律顾问的重要标准;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做好调配工作,做到人岗匹配。
  健全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服务质量。从我市实践来看,各个县市区为了加强乡村法律顾问的管理,制定了“年终考核办法”,但考核评价要重视服务对象的意见、把接受服务的对象作为评价主体,让法律顾问的服务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建立动态考核制度,对于群众投诉多、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差的法律顾问,要及时淘汰,确保服务质量。
  加强经费保障制度建设,调动法律顾问工作积极性。从事乡村法律顾问的服务报酬一般是每人每年3000元,存在服务与报酬倒挂现象,导致服务热情降低,流于形式。为此,需要实行动态调整,适当提高报酬标准,扩大激励作用。
  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从实际工作成效来看,乡村法律顾问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需要加强业务培训,拓宽法律顾问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过硬,业务水平超强,服务群众一流的法律顾问队伍。
  三是适当拓宽法律顾问人员范围,满足法律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市选聘乡村法律顾问1000多名,每名法律顾问服务3至6个社区,法律顾问数量少和乡村数量多之间的供需矛盾制约了服务质量和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宽人员范围,适当补充司法局(所)和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退休政法干警以及具备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譬如高校教师等)担任村法律顾问,形成多群体、多渠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提高对法律顾问的认识
  推动工作落地生根

  乡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法律顾问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开展工作的主阵地。实践中,存在着对于该项工作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工作上不配合的问题,阻碍了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创新宣传形式,提高乡村基层组织的认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工作成果。通过开展法律顾问专场宣传活动、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党员大会、驻村干部走访、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单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村法律顾问工作在群众中的知晓率,认可度。
  积极对接法律顾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目前,法律顾问对于推动基层治理成效还是显著的,但是与“依法治理”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乡村基层组织要积极对接法律顾问,在解决问题中全面提升乡村组织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基层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搭建工作平台,推动法律顾问工作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建成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138个,乡村司法行政工作室4190个。法律顾问解答法律咨询7.8万余人次,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万余起,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下一步工作中,还需要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统筹发挥“一室(办公室)一庭(调解庭)一台(服务台)一广场(法治广场)”的作用,推动该项工作健康发展。
  强化能力建设
  提升法律服务成效

  法律顾问制度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举措,对于推进基层治理意义重大。但是与基层治理的要求相比较,乡村法律顾问法律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胜任法律服务需求。进入新时代,基层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基层组织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法律顾问一方面需要提升业务能力,顺应时代需求;另一方面要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满足基层法律服务需要。
  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法律服务效果。《法律顾问实施意见》对于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和内容都有明确要求,完成这些规定动作,是否达到了法律服务效果,是否赢得了基层组织和群众满意则不尽然。因此,工作中要把基层治理和法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普法宣传教育与解决涉法问题结合起来,把挖掘自身潜能与法治资源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效果。
  加强调查研究,满足法律服务需求。法律顾问需要深入基层调研,并做好统计和梳理,清楚基层的实际法律需求是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法律顾问带着这些问题开展工作,一定能够更好满足乡村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要求。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
大力弘扬发展
新时代“枫桥经验”   ◎丛秉政

阅读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立足基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特色。1963年,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主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今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由基层社会治理的范本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社会治理的根基在基层、矛盾纠纷发生的场域在基层,“枫桥经验”发挥作用的基础也在基层。实践表明,“枫桥经验”是在社会基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矛盾和问题的典范。适应新时代要求,“枫桥经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成为依靠群众进行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代名词。新时代“枫桥经验”是紧贴实际、扎根基层的经验,正确贯彻群众路线,充分支持群众、信任群众,形成了党群联动、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使风险预防、矛盾化解、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具备了有温度、有效率的基层社会基础。它的制度关怀触及群众生活的细枝末梢,它的治理成效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枫桥经验”释放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六十载一路走来,“枫桥经验”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历经岁月考验,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大力弘扬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以“基层之治”夯实“中国之治”,更好实现“基层强则国家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鼓励各地在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基础上探索制定基层治理领域地方立法,重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行业章程等修订与实施,丰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深厚历史底蕴的社会治理文化,提升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和标本兼治。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纪实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指引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燕山脚下,国风浩荡,文脉不绝。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
  走进国家书房,总书记的目光望向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穹顶上,宋代石刻天文图展现古人智慧,星汉灿烂、浩渺深邃;书房内,15组巨型书柜陈列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思想的星空蔚为大观。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
  次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强调,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10年前的8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
  清醒冷静的叩问,贯穿着对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远虑深谋。
  这是全新历史坐标下的重大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应当如何凝心铸魂、高举旗帜?
  这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时代呼唤: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想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应当如何总结经验、把握规律?
  这是赓续历史文脉的高度自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当如何主动作为、再谱华章?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
  正本清源,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2013年11月,北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在这一正式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席话振聋发聩:
  “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格局深刻调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
  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两度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要求“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认识迷雾,校正了工作导向。
  方向明,则思路清。一项项针对性举措应运而生: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的责任;坚决反击各种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制定出台英烈保护法;重拳整治网络生态乱象,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网信管理工作体系;制定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刚性的法规制度为全党开展宣传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和支撑……
  立破并举、激浊扬清,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守正开新,鲜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这是“两个结合”重大论断首次正式提出。
  此后,“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武夷山下的朱熹园表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殷墟强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持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论述不断深入,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固本培元,从赓续历史文化中坚定自信——
  四川眉山,三苏祠。百年银杏、千年黄葛,生机盎然。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触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在总书记心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前往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肯定“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深入上海杨浦滨江,强调“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在岳麓书院同师生亲切交流,勉励“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来到云冈石窟,指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涵养全民族精神力量,为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纲举目张,为文化强国建设擘画蓝图路径——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
  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前进方向:
  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明确“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言“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隔72年再度召开指引中国文艺前进方向的座谈会,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心系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地标、探寻文明根脉,对“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念兹在兹;
  重视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求“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着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一次次在出访时做“文化代言人”,一次次在主场外交中展现中华文明博大胸怀,生动诠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掀开崭新篇章。
    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思想武装,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走进北京图书大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图书”专区前,《习近平著作选读》摆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了许多读者驻足阅读。
  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教材,今年4月3日,这部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名义编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正式出版发行。
  同一天,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一场新的学习竞赛”拉开帷幕。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
  从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到成立中央宣讲团开展基层宣讲,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理论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深化理论研究,推进体系化、学理化建设,是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基本前提。
  步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果丰硕,哲学社会科学界把握理论本质、探究精神内涵,对党的创新理论认识不断深化。
  2019年1月1日,一个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新思想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亮相,上线三个月注册用户就突破1亿人。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百年大党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让理论更加生动可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新载体新阵地助力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入基层;中央主要媒体推出的“第一观察”“一见”“时政新闻眼”等品牌栏目,让理论普及范围广度不断延伸……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神州。
  如今,一堂堂大众理论公开课在年轻人中引发“追剧”效应,理论学习辅导读物上榜“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党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直达人民心间、回响在中华大地。
  鼓舞精神士气,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之盛典,激发起亿万中华儿女爱党爱国的澎湃共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推动党心民心交融、国威军威彰显,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用整整一天时间,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3年后,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同志,把集体学习的“课堂”从中南海搬到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先后出台,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主流媒体在时代变革中“破茧蝶变”。
  各大媒体“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竞相发力,通过创新手段、全媒呈现,记录下脱贫攻坚的感人瞬间、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汇聚奋进力量。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点就在哪。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十多年来,无论是举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活动,还是开展“净网”“清朗”等专项治理行动,网络健康文化加速培育,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不断涌现——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一场以“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在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教室,向老师和同学们招手致意,坐到了同学们中间,一同倾听讲授并参与讨论。
  在师生们热烈掌声中,总书记从中国走过的不平凡之路说起,讲到延安窑洞里的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改革开放的惊雷划空……他勉励同学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从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先后印发,到“时代楷模”“中国好人”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时代强音;
  从《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印发,到全方位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创新方式方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日益完善;
  设立烈士纪念日,颁授“七一勋章”“共和国勋章”,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
  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引领一批又一批时代新人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在田间地头,“新农人”们寒耕暑耘、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工厂车间,新一代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以不懈钻研让“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闪耀世界;在体育赛场,运动健儿们顽强拼搏、争创佳绩,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救灾一线,无数年轻面孔冲锋在前、逆行出征,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间……
  推动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浙江余杭良渚,“美丽的水中之洲”。几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孜孜以求,探寻中华文明的最初印记。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遗址的历史地位作出重要论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作出重要指示。
  3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外国专家评价:“良渚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一千多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历史担当,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来抓,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从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持续推进,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深入实施;从《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殿堂相继落成……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
  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因电视剧《觉醒年代》而广为人知的3位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墓前,放满了写给先烈们的信。
  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影视作品《长津湖》《山海情》等兼具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关怀;《人世间》《雪山大地》等文学作品展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复排歌剧《党的女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创新形式再现英雄形象……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放眼神州,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各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东方文明古国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
  2023年4月,春天的广州,繁花似锦。坐落在白云山麓的松园依山傍水,别有风情。
  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漫步岭南园林,临水而坐,观景品茗。千年古琴奏出一曲《高山流水》,两国元首一起欣赏。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纵论古今,“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马克龙深有感触地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在海外引发热烈反响,为各国读者开启一扇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等文献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京剧、昆曲等洋溢着“中国风”的演出不断亮相国际舞台,国产影视剧海外热播,舞蹈、杂技、美术以及民间文艺接连走出国门;
  “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动在全世界掀起中华文化魅力热潮;
  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
  一个亘古亘今、日新月异的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守正创新的精神,扎根于中华大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以文化之声唱响中国故事、以文化之魂凝聚价值共识、以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绽放出的新的时代光芒,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在新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真实可感,奏响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华美乐章。
    矢志远大、放眼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河南安阳殷墟,洹河蜿蜒,甲骨呈奇。
  2022年10月28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步入殷墟博物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习近平总书记点明此行深意:“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目光穿越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怀着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加深对文化繁荣、文明创新的关切和思考——
  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到访古城苏州,感受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充沛动能;走进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蘸满历史的笔墨,继续书写新的历史。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走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标定目标,明确任务。
  肩负新使命,坚守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
  滔滔黄河,万古奔流。位于山西最南端的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山西运城博物馆,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2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察,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展厅里,总书记频频驻足,有时看完正面,还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感慨道:“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
  自信,才能自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在自己选定的路上昂首阔步。
  肩负新使命,坚持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
  今年5月,古城西安迎来参加中国-中亚峰会的各方宾朋。
  明快有力的古代佾舞、绚丽婀娜的芙蓉花舞……紫云楼前,一场大度雍容、如梦如幻的唐朝传统迎宾礼,展现出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中外嘉宾汇聚一堂,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真诚呼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当晚的文艺晚会上,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同台诠释美美与共,来自不同文明的古老乐器共同奏响和谐之音,不同国度的文明记忆、文明图景,在华夏大地上汇集。
  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诠释出中华文明的大格局大气象。
  肩负新使命,更加自觉坚持“两个结合”——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以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以对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历史传承的正确把握,以对文化复兴和文明进步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进行了深刻系统阐释——“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新征程上,要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真理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复兴之志凝聚磅礴之力。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站上新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