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榜样力量 激发奋斗精神

——市总工会发挥劳模工匠作用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0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群雁高飞靠头雁。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市总工会坚持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引导职工参与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将企业肯上进、爱钻研、善攻关的优秀人才“孵化”成为出类拔萃的高技能人才,影响带动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转型发展的大潮当中。同时,开展劳模工匠引领系列活动,着力提升职工群众创新创造活力,让劳模工匠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领头雁”。
  匠心技艺创新传承
  因材施教培养高技能人才

  日前,记者走进大洋泊车股份有限公司李文波劳模创新工作室看到,该公司技术中心总工程师、中国重机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李文波正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创新攻关。
  创新是工作室的灵魂。近年来,以工作室为平台,团队创新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潍坊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制修订各类标准规范9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2项;授权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85项、外观专利3项。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以来,已在上海、重庆、陕西等13个省市迅速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
  在技术上潜心钻研的同时,李文波还不断强化技艺传承。“工作不能光说,还要实实在在地去做。”这是李文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课题研究,他都亲自动手去研究解决,率先垂范解决难题的能力吸引了一批青年员工参与到工作室中。目前,李文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48名成员,并以“培育技能人才、传承工匠精神”为着力点,积极推行“一带一”、辅以“一带多”“多带一”的师带徒制度,目前师徒结对16对,在工作室中形成了“干中学、学中练、练中比”的良好氛围,已为企业培养优秀工程师10名。
  记者了解到,仅潍城区就创建各级创新工作室、工作站166家,带领一线职工共完成技术革新7000余项,推广应用新技术800余项。同时,挂牌成立3个产业工人技能实训基地,打造66个工会服务职工阵地,带领职工开展技术交流活动500余场,确立创新课题56项,受益企业60余家,受益职工2万余人次。
  劳模的辐射带动作用无可限量。近年来,市总工会根据行业类型、企业规模、职工状况和生产经营实际,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并能全面反映创建成果的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同时,充分发挥工作室劳模工匠、领军人物、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名师带徒,使工作室成员在技能素质、创新能力方面迅速得到提高,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切实发挥了创新工作室的技术人才孵化器作用。目前,全市有市级及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96家,培养工匠人才3.6万余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才力量。
  放大劳模工匠“辐射效应”
  发掘产业工人“新潜能”

  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学模范、做模范”的良好氛围,日前,潍城区总工会邀请潍坊市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成员焊接专家、潍坊金牌工匠李宗盈来潍坊爱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讲解和传授改良薄铁板、薄不锈钢板焊接技术。
  记者在现场看到,李宗盈从专业角度和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就不同焊接手法、焊缝规整、焊接技巧、焊接速度与电流控制做了认真细致的讲解和培训。同时,就存在的难题,进行了现场实操,并针对企业职工头戴电焊帽及穿戴防护装备提出意见和建议。
  让劳模工匠人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今年以来,市总工会持续放大劳模工匠“辐射效应”,搭建劳模工匠实践服务平台,汇聚建功新时代强大力量。
  据悉,市总工会在市、县分行业、分类别组建了由271名劳模工匠代表、51支专业技术服务队和18家分队组成的“匠筑潍坊”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开展劳模工匠“送技入企”服务、助力“暖企、扶企、强企”行动,为劳模工匠搭建起展示交流的平台,充分激发工匠人才成长动能。截至目前,开展“送技入企”活动247场,解决技术难题300余项,惠及职工近2万人,让工匠人才成就感持续增强。
  “师带徒”传薪火,“传帮带”助成长。近日,在昌邑市浩信集团举行了以“薪火相传·感恩同行”为主题的“师带徒”拜师仪式,明确“师”要根据实际帮“徒”绘制成长“途径图”,确定双方各自的职责义务、帮带内容、帮带目标和要达成的效果,用“师”履职、“徒”勤学,推动师带徒活动有效开展。
  这是昌邑市总工会激励职工“事不避难、敢于承担、奋勇向前”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昌邑市总工会在该市部分企业开展“师带徒添干劲、传帮带促提升”活动,通过老职工与新职工结对子,帮助新职工尽快适应工作,增强团队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为进一步增强全市广大职工的业务能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今年,市总工会全力以赴拼经济,牵头举办了2023年度潍坊市职工创新创效竞赛。
  据悉,本次大赛聚焦“十强产业”,紧扣动力装备、高端化工等15条重点产业链,瞄准元宇宙、工业母机等19个新领域新赛道,设置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10个竞赛方向,创新成果涵盖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能源化工、社会服务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全市各级共开展393场次,参与企业1136家,取得创新成果9.8万项,数量均为历年来之最。市级决赛参赛项目来自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占比达57.8%,通过比赛挖掘出了产业工人“新潜能”。
  铺就和谐发展之路
  让劳模工匠精神蔚然成风

  日前,市劳模工匠学院、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市职工创新创效服务联盟成立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会上,市总工会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就共建“潍坊市劳模工匠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潍坊劳模工匠培育、职工技能提升和创新创效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载体。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一院两联盟”的成立将立足功能定位,整合资源要素,通过座谈交流、参观互访、技能培训、技术沙龙等形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推动职工创新创效,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智慧和力量。
  “创新联盟的成立,对集中劳模工匠技术创新优势、提升职工的创造性意义重大,在本届工作中,我一定发挥好劳模工匠在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主动开展联盟的各项工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联盟力量。”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潍坊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主任王树军说。
  “市职工创新创效服务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全市职工又有了一个更好的创新平台,联盟将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广集资源,深入职工内部深入交流,了解职工创新要求,激发职工创新潜力,更好推动全员创新,全员创效。”安丘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潍坊市职工创新创效服务联盟主任闫吉祥说。
  为激发产业工人创造潜能、创新活力和创优精神,提升产业工人创新能力,今年,市总工会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9部门印发《关于实施“改善即创新”职工创新创效建设工程的意见》,形成以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为载体,以职工赋能中心、职工服务联盟、职工服务基地为平台,以职工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技术指导、创新成果展示推介和应用转化服务为内容的“134”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实现职工有阵地开展创新、有渠道展示成果、有载体转化应用,持续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任务才能历练成长,有信任才能倾心干事。如今,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崇尚劳动、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劳模精神在潍坊大地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