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沾满泥土的“田保姆”

——记青州市农业农村局“85后”女博士有德宝

(2023年11月0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刘 滨

  近日,记者在青州市邵庄镇陈仁马村的山岭桃园里看到,青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有德宝正带领果树站3名技术员和果农兴致盎然地研究晚熟青州蜜桃新品种。
  有德宝是一位“85后”女博士,有着16年党龄的“老”党员,是潍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她扎根基层双脚沾满泥土,跑遍乡村心系农业技术,甘当农民的“田保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提质增效扩产增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展现出一名青年党员的信仰和力量。2022年8月,她被潍坊市委组织部评为“实干奉献好党员”。
  践行初心使命,推广农业技术
  2007年12月,有德宝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博士毕业,她放弃高薪回到家乡,投身到基层农业的技术研究和推广中。
  她深知,农业技术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奠基石,只有农民掌握了好技术,农村才能真正发展好产业。她不仅是农业科技研究的专家,更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好手。她深入生产一线举办技术培训,带领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确保技术送到农民手里。她将自己的电话开通为农情电话,随时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问题涉及粮食、蔬菜、中药材以及食用菌的种植、管理、加工等方方面面,遇到自己不懂的,她就查资料、请教行业专家,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仔细答复。5年来,她的足迹遍及800多个村,每年下乡时间达200天以上,开展农民培训180余次,成了农民朋友信赖的“田保姆”,真正落实好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示范先进技术,推动科技创新
  有德宝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认真钻研、试验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5年来,她带领团队推广小麦减垄增地技术5000多公顷,提高土地产能10%以上,增加百姓收益1000余万元。推广的设施无土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将设施蔬菜肥水利用率从30%提升至60%,还可以通过隔绝土壤,解决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问题,大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逐步实现蔬菜的绿色生产。她带领技术团队尝试在山区、矿坑等非耕地地区推广的新型无土栽培技术,利用再生生物基质,盘活了闲置土地,既帮助山区农民发展经济作物,又有效缓解粮菜争地矛盾,实现蔬菜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扩大品牌影响,带动产业发展
  农民要致富,产业振兴是关键。有德宝从品质和品牌入手,大力推动青州农产品发展。2022年12月,青州蜜桃、青州银瓜、青州山楂种植系统入选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2023年8月,青州蜜桃入选“中国传统名桃”,9月,该市成功举办2023山东“农技杯”晚熟桃大赛,并申请到2024年中国传统名桃发展大会举办权。组织开展“两品一标”品牌创建,认证绿色食品64个、有机食品36个。她成功转化的银瓜吊蔓绿色栽培技术,不仅银瓜果形整齐,管理方便,而且亩单产平均提高了20%,商品率提高了30%,目前该技术已累计推广100公顷以上,增加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凝聚着她和同事们的辛勤汗水。
  “我喜欢和农民一起在田间地头播种、栽培、管理,把科研成果写在农民丰收的笑脸上。”有德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