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谭寿敬 李杨)坊子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持续推动街道人大工委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优化街道人大工作“小环境”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格局”。
强化制度集成,人大工作有“轨”可行。围绕推动街道(发展区)人大工委更好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开展工作制度探索和创新。制定街道(发展区)人大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明确人大工委的人员构成、性质定位、工作机制,从做好监督工作、发挥代表作用等11个方面对工作职责进行授权;制定街道预算(发展区)审查监督暂行办法,建立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街道(发展区)人大工作等制度,全面提升工作整体水平。
推进载体建设,代表履职有“枝”可依。打造2处市人大代表之家,设立24处代表联络站,设立“坊子人大数字管理平台”、代表联系选民“民情码”,实现代表联系群众“全时段、零距离”,累计接待群众80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350余个。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辅导,发挥好连任代表的传帮带作用,全面开展“点单式”培训,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探索开展“人大+检察”联动监督,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推进“人大代表+人民法官”枫桥工作站建设,发挥代表与法官专业特长,凝聚源头解纷工作合力。
突出务实重行,人大工委有“位”有为。各街道(发展区)人大工委紧紧围绕发展大局,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根据授权行使职责。突出重点提升工作针对性,紧扣乡村振兴、民生实事项目、人居环境整治等,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16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1000多条。围绕中心增强审议实效性,定期召开辖区全体人大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会议,听取街道(发展区)年度工作报告、专项工作报告,讨论研究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700余条。紧盯难点强化人大监督有效性,对办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建议,加强跟踪督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