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芳芳
摘要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在新起点、处于新时代、面对新任务,就需要有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其孕育、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通俗地讲,生产力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利用一定手段和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一种质态,与生产力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即新质生产力也拥有一般生产力所普遍具有的要素和性质,其特殊性在其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的素质更高,既“手中有”多维知识技能,又“玩得转”新型生产工具;二是劳动资料的智慧化水平更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三是劳动对象范围更广,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信息、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
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历史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持续创新与产业升级所衍生的新质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生产力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进步的过程。从原始的简单工具、手工劳动,到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生产力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总是保持着迭代升级的发展态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相关产业和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和交叉渗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这一切极大丰富了生产要素的多样性,一方面体现在数据、信息、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出现;另一方面体现在通过引入新的科技手段和工具,使得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灵活、高效、便利,配置范围也更加广阔。
新质生产力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成果,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过量的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质变的结果,是传统生产力的跃迁与升级。
实践逻辑: 新质生产力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善于总结规律、运用规律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新质生产力是基于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深刻把握,对我国新时代经济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源于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时作为一种极具前瞻性的生产力发展理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潍坊拥有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优势产业、当家产业,要把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阵地和方向,聚焦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动力装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发展;聚焦新领域新赛道开展重大项目攻关,持续做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破解细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磁悬浮、工业母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科学谋划,打造示范园区,引导发展,着力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全力争当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潍坊实践新篇章。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