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
通讯员 陈艳 石维群 李栋 文/图
360万只蛋鸡住上了全自动化鸡舍、盐碱地上的大黑牛“悠然自得”、一排排钢架结构牛舍里的奶牛正在打盹儿……猪肥牛壮、鸡鸣鸭叫的生动景象给潍坊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增添了活力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近年来,作为畜牧业大市的潍坊,固优势、筑特色,向新向强、快速推进,跑出了现代畜牧业强市建设“加速度”,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畜牧业产值、肉蛋奶总产量、家禽出栏等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位,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89.71万吨,同比增长7.8%,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畜牧业总产值343.8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在潍坊,每个县市区都有养殖特色和畜牧品牌,诸城、高密的肉鸡,昌乐、寿光的肉鸭,临朐、寒亭的奶牛,诸城、高密、安丘的生猪,昌邑、滨海的肉牛,安丘、高密的蛋鸡……一幅蓬勃发展的畜牧业全景图令人振奋。
“我市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大畜牧观,以提高畜牧产业质量效益为核心,围绕保供给、保质量、保健康、保生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畜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孟凡东说。
近几年来,我市加快发展现代设施畜牧业,加快建设现代畜牧强市的引擎强劲、动能澎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重要力量、生态宜居的重要支撑、生活富裕的重要来源。
项目铸引擎
带动产业加速升级
高质量项目是补齐短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是建设农业强市的压舱石,更是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质生产力。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其中对设施畜牧业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工程,着眼稳定优化产能、提升养殖用地效率,重点实施工厂化集约化设施畜牧养殖场建设项目,发展工厂化集约化的节地高效型设施畜牧养殖,提升设施畜牧养殖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
这对作为畜牧业大市的潍坊来说,是利好和机遇,也是压力和挑战。我市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千亿级,年肉蛋奶总产量近190万吨、全国地级市第一,这背后的强力支撑是什么?
我市在支持诸城外贸、得利斯等老牌畜牧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先后引进正大、新希望六和、大北农、龙大、仙坛、民和、伊利等7家上市公司来潍投资建场,投资过亿元的畜牧业重点项目12个,项目完成后生猪出栏增加400多万头、肉鸡出栏增加2亿只、蛋鸡存栏增加620万只、奶牛存栏增加10万头。
由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投资运营的正大(潍坊)360万蛋鸡全产业链项目,是亚洲目前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蛋鸡工厂,这也是现代设施畜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
偌大的鸡舍内,看不到鸡粪。“你从观光平台往里看,见不到一只鸡,也闻不到任何异味,只能看到饲料进入,鸡蛋出来。”厂区管理员表示:“鸡舍采用10层立体养殖,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水线、料线、光照、温度、湿度等全部智能化控制。每个车间占地2000平方米,可饲养蛋鸡18万只,而只需要两名工人。”
流水线上,应用国际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采取集约化、工业化模式,打造的全程自动化、智能化、无污染、绿色健康、优质有机的蛋鸡生产链条,填补了潍坊乃至山东省的蛋鸡全产业链生产空白,现存养蛋鸡226万只,日产鲜蛋200万枚,年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是目前全球集成规模最大,配套最全,最具科技性、示范性的安全生态全产业链蛋品项目,填补了潍坊世界500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空白。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蛋奶需求的提升,现代设施建设在畜牧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市聚力养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迈向规模化设施化,现代养殖场提升畜牧业综合产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伊利公司在潍坊布局的10万头奶牛全产业链项目同样引领了行业发展。
从“散户漫山放羊赶鸡追牛”到如今“规模养殖畜禽上楼”,蛋鸡生产链条越来越密实,牛奶产能和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临朐县沂荷农牧万头奶牛基地现在共有大大小小9个牛舍,其中大的牛舍东西长354米,南北宽30米,能容纳800到1000头奶牛。目前,基地存栏4500余头奶牛,年产鲜奶1.6万吨左右。
在全自动挤奶厅,记者看到奶牛们沿着专属通道,主动排队登上转盘台,经过消毒、清洗、套杯等步骤,随着机器手上的吸奶器伸出,挤奶开始了。
除了肩负“产好奶”的使命,沂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还致力于将基地打造成集奶牛养殖、奶业科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沉浸式现代化休闲观光牧场,让现代设施畜牧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早在2020年8月27日,我市与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伊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10万头现代化奶牛牧场和新建日产1500吨乳制品加工厂。紧接着,伊利国际一流的经营理念、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在潍坊落地生根。
我市扎实推进奶牛、肉牛“双十万”工程,10万头奶牛牧场项目中计划建设的7处万头牧场已有6处投产进牛,现存栏50686头,万头奶牛牧场建设数量居全省第一位;10万头肉牛项目加快推进,12个重点镇街新建、改扩建肉牛重点项目12处,肉牛生产特别是进口优质肉牛发展势头良好,肉牛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我市利用国外优质肉牛进口的“窗口期”,发挥活牛进口口岸优势,加快引进国外高端安格斯、海福特肉牛,“十四五”末实现新增10万头安格斯肉牛基础母牛群。目前创建优质肉牛饲养示范镇街4个,推进肉牛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良种铸“芯片” 赋能产业固本强基
畜禽种业是畜牧业的“芯片”。我市着眼建设“畜禽种业大市”目标,扎实推进畜禽种业提档升级,品种改良让牲畜“身价”倍增。
支持畜禽种业发展。我市先后对24家种畜禽企业补助市级扶持资金350余万元。胜伟牧业安格斯种公牛站通过省级专家组现场验收;高密六和“中新鸭”父母代场被遴选为国家级水禽良种扩繁基地,诸城外贸祖代种鸡场被遴选为省级肉鸡良繁推广基地。全市发展种畜禽场163处,一级(祖代)以上的高代次种畜禽场23家,省级畜禽保种场3个,全面覆盖猪牛羊、鸡鸭鹅等主要品种,基本形成了以原种选育、纯种扩繁、杂交繁育、商品生产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畜禽保种能力和供种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推动畜禽种业研发推广。江海原种猪场已连续18年开展纯种杜洛克种猪的育种选育工作,打造中国本土优秀终端父系——“江海杜洛克”,新品种育种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利斯集团以本土品种莱芜黑猪为母本,引入国外杜洛克、长白优质种公猪,探索培育“欧得莱”配套系良种猪,打造可商业化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种猪”育繁推产业体系。本地畜禽品种开发推广卓有成效,培育“寿光鸡”“临朐黑山羊”两个地方特色品种,积极推广中新鸭新品种。
鼓励国外种源引育推广。滨海盛伟集团作为肉牛产业链主企业,推行“国外肉牛良种引进+本土化育种+扩繁养殖+牛肉深加工+品牌销售”发展模式,以安格斯肉牛育种繁殖为抓手,培育碱地黑牛新品系。
3月4日,棕榈股份、科创集团、胜伟集团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潍坊市安格斯肉牛产业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三方携手共谋合作,培育安格斯良种肉牛核心种群,打造国家肉牛产业的高科技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极大提升我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畜牧业布局中的地位,对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科技铸利器 增强产业硬核实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坚持靠科技创新为畜牧业增动力、添活力,畜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标准引领全国。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在诸城市设立,中心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周光宏领衔的名专家委员会,与浙江大学、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京新教授团队开展制修订行业标准工作,牵头制订了《鸡屠宰操作规程》国际标准和《乳猪肉》行业标准等产业标准,实现了山东省牵头制定畜牧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创建示范基地。我市积极推进畜禽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3家屠宰企业入选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全产业链健康肉试验示范基地,2家屠宰企业入选“航母型”全产业链健康肉预制菜领军企业。这意味着潍坊由畜牧主产区向技术标准输出地加速转变,核心竞争力、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
智慧引领未来。我市持续实施智能牧场和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行动,成效显著。去年11月,省畜牧兽医局公布2023年度山东省智能牧场和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名单,我市正大蛋业(山东)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智能牧场名单,数量全省第一;山东中慧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名单,数量全省第二。
推动资源利用。我市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山东潍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践”被评为全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典型案例。
发展装备产业。我市畜牧机械企业的配套建设,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为设施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诸城、青州两地是全省知名的畜牧机械生产基地。其中,诸城培育畜牧企业50家,主攻养殖、屠宰机械研发生产,年营业收入达67.43亿元;青州发展畜牧机械企业81家,主打现代养殖设施设备,年营业收入达14.6亿元。
根据规划,到2030年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以上,主要畜禽大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设施化,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抵御市场、疫病等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品质铸品牌 提升产业质量效益
潍坊是全国畜牧大市,更是全国饲料兽药生产大市、强市。全市饲料生产企业481家,总产量1000多万吨,产值500多亿元;兽药生产企业80家,产值近40亿元,33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饲料兽药示范生产企业”,数量为全省第一。
围绕产业抓链条。聚焦饲料兽药产业“芯片”,不断完善链条,建立起涵盖原料制造、商品饲料加工、化药制剂生产、中兽药提纯的全链条业态,形成“产全国、汇全国、卖全球”新格局,年出口量60多万吨、出口额超40亿元。
围绕板块抓品牌。我市紧盯畜禽、反刍、水产等营养需要,培植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饲料板块涌现出了亚太中慧、新希望六和等影响力大的知名品牌,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20余家;兽药板块中的信得、华辰、超越等20多个品牌全国领先。
围绕研发抓创新。政府出资出政策、企业招才引智力,引进博士学历155人、硕士学历622人、本科学历3847人、检化验员1644人,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10余处、国家级创新平台20余个、省部级实验室30余个。
围绕引凤抓筑巢。我市坚持将“引凤”和“筑巢”相结合,推动新项目向滨海园区集聚。浙江国邦药业、浙江新和成公司、山东海利生物制品等国内头部企业入驻潍坊,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融合铸链条 提高产业带富能力
我市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改革开放初期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就是从畜牧业开始起步的,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实践,现如今已从当时的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到现在的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养殖场户已全部嵌入畜牧全产业链中,畜牧业全链条增值收益更多让利于民,畜牧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明显增强。
聚力做强龙头。我市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以伊利集团10万头奶牛、正大集团360万只蛋鸡、新希望六和集团300万头生猪等全产业链项目为代表,拥有一大批强势的全产业链畜牧业龙头企业,潍坊畜牧业上游融合化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潍坊建成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231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37家、市级182家;畜产品加工企业261家,销售收入380亿元,畜牧业全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连续多年超千亿元。
注重联农带农。这是推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潍坊“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提升龙头企业带农能力,吸纳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发力建设集约化现代设施畜牧基地、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过程中,我市充分吸纳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联结、抱团发展,奏响了现代畜牧业的共同富裕变奏曲。
我市通过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完善产业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小农户收入来源,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共赢。
走进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庞家村胜伟牧业产业园繁育中心,数千头肉牛膘肥体壮,“安居”在一栋栋交错林立、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牛舍。
双杨(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联合胜伟集团,立足“万头肉牛产业强镇”,把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新支点,通过推行“农担+企业+中心+村党支部”四方合作模式,养殖户可以用肉牛活体抵押贷款,真正实现让肉牛变“金牛”。同时通过“政银担”进行担保,为合作社、养殖户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养殖规模提供资金保障。
“以前我只饲养了少量的牛,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资金受限,没有行动。现在可以凭借证书用肉牛活体抵押贷款,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问题。”一名肉牛养殖户高兴地说。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市上下将按照“巩固优势、突出特色、改造提升、加快转型”思路,聚力提升养殖规模化水平、技术现代化水平、良种自主化水平、产业绿色化水平,全方位推动潍坊畜牧优势更凸显、特色更靓丽、加速迈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