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禹(公元前123年-公元前44年),字少翁,西汉琅琊(今山东潍坊诸城市)人,著名经学家、政治家。
贡禹始从赢公治《公羊春秋》,后学成于眭孟,是《论语》齐学的重要传人。
汉元帝时,贡禹被任命为谏大夫。元帝很欣赏贡禹的学问和儒家士大夫的品格,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政治问题。当时正逢饥年,郡国多困,汉元帝仍带头蓄养官奴,多达十几万人,贡禹上书言节俭爱民之意,常引《春秋》《论语》以立论。元帝纳善其忠,便下诏,令太仆减食谷之马,水衡减食肉之兽,又罢角抵诸戏及齐三服官,升贡禹为光禄大夫。已79岁的贡禹,遂上书“乞骸骨”,愿“及身生归乡里”,元帝不许,复令禹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贡禹任御史大夫只有六个月,上书达数十次,提出减少口赋,主张重农抑商,提出释放官奴婢,要求禁止官吏与民争利,主张废除赎罪之法、贵廉洁、贱贪污,还大胆建议皇上应以身作则,率以节俭。这些建议对汉元帝革除积弊、推行仁政发挥了积极作用,时人称其“洁白廉正,经术通明,有伯夷、史鱼之风,海内莫不闻知”。
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冬,贡禹病故于御史大夫任上。元帝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资料来源《潍坊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