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2024年07月1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选光
  阅读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形式主义之弊,亟待整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过去令基层干部叫苦不迭、束手束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大减少。但也应看到,“文山”改头换面依然高耸,“会海”形式有变但依然深不可测,其原因在于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一些基层干部感到不堪重负,换句话说就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果基层干部被收不完的文、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等形式主义捆住手脚,天长日久,最终伤害的是群众感情,损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基层减负之路,需下猛药。如何为基层减负?诊脉定病、靶向治疗是基础。在事务越来越繁杂,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为基层减负就要着力破解基层权责不匹配等问题,进一步明晰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要加强权责清单管理,确定基层该承担的工作范围、职责事项,让基层干部履行职责有明确的依据和预期,避免因职责过重陷入疲于应付的境地。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各方责任分明、各尽其力,基层干部才能轻装上阵,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同时,必须打破固定思维,以“业务管理”代替“属地管理”,这是基层减负必经之路,也是打造法治政府有效方式。此外,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准确看待“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筑牢思想防线、行为红线,坚决纠正政绩观异化、权力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问题。
  强化建章立制,持之以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病根未除、土壤还在,就要马不离鞍、缰不松手。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标本兼治完善长效机制。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督促落实好基层减负各项措施,强化并充分发挥常态化整治工作合力。要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完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机制,持续推动精准问责、规范问责。要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既针对突出问题治标,又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治本,动真碰硬、真抓实干。要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回头看”,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常常抓”“反复抓”,避免基层减负“走过场、一阵风”,做到真减负、减真负,让基层干部回归干事创业本位,既为干部减负、又为实干赋能,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新风正气。
  (作者单位:潍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