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思考

(2024年07月1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窦全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基层党组织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水平,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潍坊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水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建引领
  突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领导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是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根本保证。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必须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市、县、街道(镇)、村(社区)党组织融合互动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优势、治理效能。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多元主体共治”,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资源向基层延伸,通过党建带群建、群建带社建,统筹整合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社会、市场、群众等各方力量,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统配资源、各尽所能,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强大合力。
   创新发展联动机制
  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制度机制

  创新完善一站式、多元化、联动性为特征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及时就地、高效便捷化解矛盾纠纷,是当前潍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的迫切要求。一是健全调解网络,实现调解资源“一盘棋”布局。建立职能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联席会议机制,比如,在婚姻家庭、住房建设、劳动人事、道路交通、电力等领域,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构建类型化问题、模块化调处机制。二是搭建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整合链接多元调解资源,打造统一前端。建立法官工作室、调解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等品牌调解室,并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家事法律服务中心实现无缝对接运行。设立矛盾化解服务窗口,提供信访调解联动、法律援助、司法公正、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服务。同时,对矛盾问题突出的行业领域安排相关主管部门轮流或派驻开展接待、调查和联合调解。三是创新工作流程,实现矛盾纠纷“闭环”解决。首先,合理分流,提高效率。按照矛盾纠纷来源,引导至综合协调窗口,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分流至相关调解室进行化解。其次,协调配合,多方调解。矛盾纠纷按照不同类型,由相关调解室进行调解。未调解成功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向法院、政府相关单位转送,进入民事诉讼、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法律程序。再次,快速过滤和化解纠纷。双方已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依法出具司法确认文书,并进行司法确认,如到期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将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解未解决的争议较小、事实清楚矛盾纠纷将进行立案登记,并转移至法官工作室快速解决。此外,还可以通过专门小组稳定化解。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案、一领导、一方案、一跟进,确保通过行政、经济、教育、司法等手段解决问题。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道德水平

  德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德治教化”是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重要抓手,也是防范矛盾纠纷风险的系统免疫。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更加理性和包容。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道德讲堂、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协同,培养公民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强化道德约束机制。在社区、企业、农村、居民小区等基层组织中建立道德评议制度,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和监督,让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同时,将道德表现纳入信用体系等评价机制中,增加不道德行为的成本。四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如仁爱、礼义廉耻等,可以通过教育、文艺创作等方式,让这些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夯实基础性保障
  筑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按照“政治过硬、择优选聘、专兼结合、按需设立”原则,建立和完善矛盾调解类、法治服务类社会组织和第三方调解组织。按照潍坊实际,在现有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对矛盾突出、纠纷较多的行业领域进行全面分析研判,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相应专业性调解组织。对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建筑工程等特定类型纠纷,建立调解专家库,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形式,全面参与各级调解中心工作。强化调解队伍工作技能、法律知识和各类业务知识技能培训,通过以干代训、案例培训、法治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调解人员善做群众工作、善调矛盾纠纷、善解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按照山东省统一部署,强化线上调解平台与网格化信息平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现平台矛盾纠纷受理、化解能力。推广“山东解纷码”一事一码、一码通办场景应用,畅通群众线上反映问题渠道,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强化人、财、物制度保障。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工作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为场地建设、人员招纳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对专职工作人员配备编制,建立合理绩效考核,激发工作积极性。
    (作者单位:寒亭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