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玉红/文 米宏伟/图
五百年时光的更迭中,不记得事情的缘由来自于哪朵花是为谁开,哪个花事又是为谁来。只记得,这些桂花的绽放,便打开了秋天的味道。
秋天的味道被“打开”是多么富有灵性的词语,那是发酵到最醇的味道时,便一股脑地喷涌而来。“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的秋天,偶园里的明桂便迫不及待地绽放,朵朵都是秋天里最美的笑容。
草木有情,之于先民,又之于今人,《楚辞》有以香草喻君子、以恶木比小人的借喻,采摘“香草”则是文人“重之以修能”的一种外化、象征。屈原在《楚辞·九思·守志》之尾篇中写有“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描述昆仑山上桂树排列错杂纷披,枝叶茂盛紫花朵朵开放,这次他不是以逃亡者的身份来避难,而是久别之后重归故乡,自由自在地观赏风景,以坚守高洁的志向。
以自由自在的心情去欣赏眼前的一景一物,那种放纵的快乐,让每朵花、每株草,甚至每片叶子都长成世间最喜欢的模样。
青州古城内“康熙风格”的偶园,素有“江北名园”美誉,园内有六株桂花是明朝衡王府遗物,分布在甬道两侧。为了写一篇满意的文稿,一到九月中旬,我一次次来偶园,等待桂花一朵朵绽放,等待汉服女子与我在桂树下相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从来到古城工作,年年我都会为它写一篇文章。因每年花开之际,我遇上不同的人或者事,所以我笔下的花香应景而生多种味道。
桂花生于远古,盛于明朝。今年因听王更新老师演播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看着花枝上一朵朵小花苞,摇头晃脑地朝我打招呼,脑海里总是回荡着王老师的声音,我随之穿越到繁华的大明朝之中。薄薄的晨阳慢慢地洒落下来,我仿佛看到为人尚守古礼、好善乐施的朱佑楎,踏着桂香,与我相约而至;又仿佛看到朱载玺,立在花树下与狮子石共语,“惟石名狮,明师负荷。介我广居,棹楔之左。与尔定盟,似无不可。百千万祀,永怀不堕。我藉名师,名狮自我。珍重珍重,安妥安妥”……在人影和花香的重叠中,仿佛听见那些花儿“噗噗”地绽放。
这六株桂花中,丹桂五株,莲子桂一株,树龄均达五百余年,历经百年沧桑岁月的明桂,依旧枝繁叶茂,繁花盛开,香溢满园。
莲子桂又称银桂,花色乳黄色,清香怡人,素淡高雅,比丹桂味淡。桂籽像莲子,故称莲子桂。粒粒桂籽团抱在一起,像一朵绽放的莲花,当你走近它,就会有一种“满月为面,有莲在眸”尘世安然的心境。
望春楼是衡王府东花园一处赏景的高楼,“重楼曾挂明清月,曲槛遥收海岱春”,登楼可饱览云门巍峨、花香壁影、满目胜景。据《青社遗闻》记载望春楼下胜景,“拱北亭外,名花周匝,望春楼下,清沼回环。楚王章华之盛,梁苑平台之游,拟斯巨丽”。五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衡王嫁女》三公主手捧绣球择夫,喜得良缘的美丽传说。根据传说编剧的情景剧《衡王嫁女》每到节假日在此展演,众多游客参与其中,做个幸运的驸马爷,手捧欢喜而归。
偶园的莲子桂置放在望春楼后,早上鸟鸣在竹林中回响,薄薄的阳光调皮地扑打着花树,望春楼上的琴声从窗口溢出来,不紧不慢地落在花瓣上。乳白的桂树上花色朦胧,光影交错,一琴一瑟一花影,恍然于大明繁华的盛世中。帘影淡秋光,想必是朱佑楎的“清英”,或是朱厚燆的“太古遗音”,亦或是朱厚煐的“一天秋”琴,踏着桂香赴约一场花事。
丹桂又叫金桂,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香味很浓。千袭花影舞翩跹,万缕桂香落偶园。此时,花正艳、味正浓,游人纷沓而至,为其香奔来,亦为五百年的历史而至。
游人醉于花树前,以不同的姿势采撷最美的花间词。他们站着拍照时,花香落在他们的肩上;蹲在花间时,花香落在他们的发间;侧身时,花香又落在他们的口袋里。一位近五十岁的男子久久盯着我,面带羞涩地跟我说今天特意请假来偶园,让我帮他拍一些照片做抖音。我说青州的桂花树有很多,缘何来此处拍照呢?他说为这几株明桂慕名而来。我在他纯朴的笑容里,让一张张饱蘸花香的镜头记录下他的美好。
桂花轻落,捡得一树秋声。夜晚的偶园,长长的光线缠绕在花团上,追赶着游人的笑声。“十三贤石”静默园中,欧阳修石的“所至民便,既去民思”,范仲淹石的“终身不欺”,王曾石的“恩若自树,怨使谁当”……是胜景与世同乐,又是政德与君共存。
夜幕下的桂花在秋风里“簌簌”飘落在青砖上,炫丽的光影落在花瓣上,“桂花窥镜发,蟾影映波生”,它们像一个个透明的祈愿灯,把梦想在夜幕点燃。就在这时,在最美的时光里,我遇见最美的汉服女子,她手执花篮,踏着桂香,轻捻落花,做一壶清香的桂花茶。远处红灯轻摇,花香弥漫,在静谧的光阴里,恍如桂子从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此时,何须在蓦然之间寻一个灯火阑珊的相逢,锦瑟流年在一声鸟鸣中,在一叶飘摇中,在一花绽放中,在五百年的回眸中,一掬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