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思政育人一体化推进的“潍坊路径”

——我市聚合力绘制育人“同心圆”

(2024年12月0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清春 赵春晖
   通讯员 史祥华 贾 臻

  今年,一场以传递“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在高密市举行。“用双手撑起梦想”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凯旋,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志愿服务超1000个小时的王玺媛等5名青年学生,现场讲述报效祖国、自立自强的青春奋斗故事,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
  “通过大中小学一体化、校家社一体化、党团队一体化思政育人,让思政课有血有肉、有形有魂,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切实达到了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霞说。
   大中小学一体化: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发展

  “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育人,重点在于建机制、搭平台、聚力量,畅通大中小学校螺旋上升、区域协作一体化育人渠道。”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周书坤表示。
  近年来,潍坊市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指导意见,成立了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院校思政工作联盟,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县(市、区)联建共建,切实推进了课程一体化建设、活动一体化设计、师资一体化培训、资源一体化共享,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
  潍坊市思政教学着力打通校内学科、学段界限,形成专家“培”、集体“备”、示范“说”、定期“赛”、共享“鉴”的“五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们坚持每门课程都蕴含思政教育资源,每门课程都担负思政育人使命和责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道德法治、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周书坤说,为巩固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潍坊市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先后评选出142门思政课“金课”、248门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各学段、各课程思政优课实现全覆盖。
   校家社一体化:
  爱党爱国教育实现全面覆盖

  潍坊市发挥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把社会、家庭作为培养孩子树立“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的最好课堂,把育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目前,潍坊市建立起王尽美烈士纪念馆、青州博物馆等首批61处青少年思政教学基地、挂牌11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覆盖全市的“红色地图”基本建立,每年研学人数达120余万人次。
  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党史国史进校园、“五老”志愿者进学校等“五进”活动,实施道德模范、非遗传承人等“名家进校园”工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百名时代先锋王乐义等一大批先模人物,成为各学校的思政特聘导师。
  翻开《潍坊好家长标准》,“家长要注重在家庭中弘扬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占据重要位置。据了解,潍坊已连续开展6届“明家史、秀家宝”系列活动,多部门携手开展“共读党史”“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等“亲子共成长”品牌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每年有80多万人次的学生和家长参与。
   党团队一体化:
  切实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今年5月,潍坊市教育系统“党团队一体化”育人现场会以“百年风华、党史如歌”音乐党史课开篇,通过主讲与互动结合、音乐与影像交织,将沂蒙红嫂“送子参军、送夫支前”“舍生忘死救伤员”等事迹生动鲜活地呈现在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眼前。
  “思政+音乐党史课”课程的研发是潍坊市实施党建统领铸魂育人的缩影。潍坊市组织实施红色堡垒、红烛先锋、红心向党“三红工程”,从党组织、党员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出发,以党建统领保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个“本”,使思政铸魂育人有了更加深厚的红色底蕴和独特魅力。
  今年以来,潍坊市举办党建统领思政铸魂育人成果展,开展“十佳思政课教师”评选活动,全市涌现出“党员教师先锋”1210名、“鸢都红烛先锋”820名。加快学校党课、团课、队课、班会四大主题系列思政课程建设,组建以革命英雄、红色精神命名的班级大队3200余个。以团队日活动为载体,开展“重走校园长廊、重温党的历史”等主题实践活动,一月一主题组织“童心向党”演讲比赛、绘画等红色活动,去年评选各级“红心向党好少年”10246名。班班有特色、校校有互补,形成了一条条既“吸睛”又“补血”的思政育人长廊。
  “构建‘三个一体化’思政育人机制,开展全环境、沉浸式、情景化思政教育,增强了育人的立体式、多样化和整体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一体化育人推进力度,努力绘制好‘大思政课’育人的‘同心圆’,全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王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