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

老牌工业强市的制胜之道

——看青州市以新型工业化塑强产业竞争力
潍坊日报社调研采访组

(2024年12月0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风凛冽,在云门春智能化工业园区,酒香满园;在卡特彼勒轰鸣的工厂车间,钢花璀璨;在坦博尔云仓,货值6亿元的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11月28日,行走青州,老工业城市向上突围、向前进取的朝气,驱散冬日的寒冷。
  传统工业突破难?那就深化技术研发,攻坚专精特新产品,逐鹿世界舞台。
  传统工业机械同质化严重?那就推动全生产线“数转智改”,把品质做到“最高端”。
  羽绒服等服饰类产品,入行门槛低、市场竞争“卷”?那就对品质千锤百炼,加大创新力度,瞄准市场前沿,升级生产工艺,保持先行一步的优势。
  ……
  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如何突围?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的青州交出掷地有声的答卷——在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同时,聚焦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增强新动能,促进“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版图重构中,育先机、开新局,塑造新优势。
“智改数转”  融入生产核心环节,传统产业在新赛道上千帆竞发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青州市深谙其中的发展逻辑。
  早在今年1月,在青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创建全省工业强县为抓手,坚定不移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随即,青州市专门请专家为全市党员干部开展一期“新质生产力干部大讲堂”。“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全面加速。”在青州广大干部与企业家心中凝聚成这样的发展共识。
  发展共识体现在青州超前布局,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青州大力引导推动相关企业加快关键设备和生产系统的“数转智改”,不断培育壮大“数转智改”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去年,该市先后实施了25个“数转智改”项目,10家企业和10个项目分别获评潍坊市“数转智改”标杆企业和示范项目。该市6个项目被评为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认定数量居潍坊首位。
  发展共识还体现在企业行之有效的数字化改造中。在雄鹰轮胎(青州)有限公司智慧制造创新中心,从采购、生产、质量管理,到能源消耗,再到成品销售,工厂的实时运行状态在大屏上一目了然。依托这套L2层级数字孪生系统,在销售端,客户可以通过平台自主下单,在工厂端,企业能够精准执行生产计划,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该公司信息部运营主管陈建敏介绍:“每一条轮胎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部件再到成品出库,都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储存和监控,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正向和反向溯源,我们现在真正实现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锚定数字化转型,雄鹰轮胎持续加快推进设备智能化改造,对成型机、硫化机等生产设备进行整合、自动化技术革新和智能化设备置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自动化程度、动平衡等关键性能指标也实现大幅提升。凭借满满的“数字”含量,企业成功获评2024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与雄鹰轮胎一样,在“数转智改”上反应迅速的还有青州建富齿轮有限公司。“几年前,我们的产品还要靠打价格战来竞争汽车配件售后服务这个领域的市场,现在的境况已经完全不同。现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应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青州建富齿轮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李学亮介绍,现在建富齿轮生产的汽车螺伞锥齿轮已经运用到了重卡、农机和轻卡上,其中在重卡上的占有率达到全国的50%多,在农机上占到30%,轻卡则在20%以上。
  持续扩大在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目前建富齿轮生产车间内装配了12台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林贝格铣齿轮机,拥有了300余台精密加工设备、20多条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各式高端齿轮生产线。“钱花得绝对值。有了这些设备,产品精度提高了1倍,加工效率提高了3倍。”李学亮说,该企业年产各种高端齿轮能力达到100万套以上。
产业协同  你追我赶、共生共荣,共答一张发展考题
  在酱香型白酒领域,青州的“云门酱酒”占有一席之地。在山东云门酒业集团的智能化包装中心、智能化储配勾调中心,一套精密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输送、灌装微机控制系统以现代科技赋能传统酿酒工艺,该生产线投产后日产瓶装酒达5万箱,是原来的1倍,用工数量却缩减原来的一半。
  在距离云门酒业1公里之外,是青州齐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云门酒业智能化包装生产线上的关键链条之一“灌装线”就生产自这里。
  同样“足不出户”就“收获满满”的还有青州市泰丰齿轮有限公司,该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不但节约了成本,也推动产业链条式发展。该公司总工程师王英堂说:“通过今年政府搭建的‘互配互采’平台,我们已经和四个厂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对企业降本增效带来积极作用。”
  提升本地协同配套水平,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效途径。青州市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打造产业生态圈。
  打通本地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本地企业配套合作的交流对接合作空间更加开阔。青州市积极建立健全产业链沟通对接长效机制,工信局联合各镇街区围绕产业链重点企业,常态化组织开展精准对接活动,引导企业产品“地产地用、地产地销”,切实把“互配互采”落到实处,推动形成“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发展格局。今年1至10月份,组织全市400余家企业入驻潍坊“万企智配平台”,更新上线621项产品;开展专题对接活动53次,参与企业650余家,新增“互配互采”金额60亿元。
  青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涛说:“我们通过搭建平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千锤百炼  将品质做到极致,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把年产50万件的“小”生意,不经意间做成了年产500万件的“大”生意。坦博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25年不断向“红海”市场要增长,向差异化的“蓝海”要质量,纵观坦博尔的发展之路,就像一场“慢即是快”的制造业生存马拉松——只要踏稳踏实每一步,国货品牌也能追平甚至可能超越国际大牌,“匀速取胜”。
  从做产品到做品牌,在坦博尔,一件成衣的成功上市,需要经历至少150天的专研,经过上百人的评审试穿,收集意见,不断修正,最终“千锤百炼”出最优的产品方案。
  “面料和填充物究竟如何才能最舒服最保暖”“产品设计对孩子和成人来说分别适合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技术应用能让针脚变得更精细、线条变得更流畅”……坦博尔站在消费者角度精心打磨产品,在“场景适配+产品创新”的双重维度上深耕。在坦博尔展厅里,“高品质户外功能服饰品牌”的企业定位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介绍:“保持匠心,让消费者对品牌品质有真实感受,这是坦博尔20余年来不断创新、不断攀登的动力。”
  为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实现服装产业智慧化、品牌高端化,2020年坦博尔投资8.6亿元聚力打造坦博尔智慧科技园项目,该项目重点建设面向全球的研发设计中心、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线上销售中心,并依托云数据中心建设现代物流即时配送中心、羽绒服装全产业链智能数字化生态系统平台,全力打造服装行业“高智能、数字化”的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年产各类羽绒服装500万件。
  苦练内功,把产品做到极致是坦博尔的生存之基,也是企业的“护城河”,依靠多年来千锤百炼的产品品质,叠加智能物流系统赋能,坦博尔实现电商销售几何式增长,今年总产值预计18亿元,其中线上8亿元目标值,综合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行业前三。
  在距离青州市三百多公里外的威海乳山市,南部海域的山东海卫半岛南U场址450MW海上风电项目即将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而其最关键的“心脏”来自青州的山东晨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是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最关键的设备,所有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在此汇集,通过海缆连接至陆地电网再进入千家万户,因此也被称作风电场的“心脏”。“这个项目应用的69千伏产品是目前海上风电变压器中的顶配,我们用一年多的时间成功实现自主研发,解决了海上环境腐蚀性强影响使用寿命、损耗高能源浪费大等一系列难题,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晨宇电气技术经理张金诚介绍,除了海上风电变压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节能高铁牵引变压器已经被应用在国内多条高铁线上,实现了全国民营企业生产的高铁牵引变压器在高铁线上挂网运行“零”的突破。
  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凭借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晨宇电气专注打磨核心产品,不断推进前沿性、变革性技术研究,开辟新赛道,形成发展新动能。
  以新型工业化塑造更强竞争力,当下的青州,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迸发动力,一项项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车间,一批批企业在“数转智改”中超越自我、加速奔跑……青州这座老牌工业强市以新型工业化为笔墨,书写了一份加压奋进、逆势而上的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