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遵华 郇海峰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更好潍坊,亟须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创新为要,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将产业工人队伍的创新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为潍坊提升新质生产力赋能。一是在战略上企业要高度重视创新。一个企业只有秉持创新精神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豪迈集团提出的“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理念,把效率提升了是创新,把质量改善了是创新,把成本降下来是创新,把复杂变简单了更是创新,一个合理的意见是创新,一个游戏规则改善了是创新,把产品或环境变得美观了也是创新,把劳动强度降下来更是创新。2023年,豪迈集团共征集提案42.98万条,参与人数2.25万人,共创造效益5.8亿元,员工参与率达93%以上,发放创新及项目奖金874万元。二是在战术上职工要成为创新主体。办好企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紧密团结广大职工群众。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充分发挥好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崇尚劳动、礼赞创造、推崇实干、歌颂奉献,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广大职工才能争当能工巧匠、金牌职工,为企业转型升级奉献智慧和力量。三是在战法上要为企业创新创造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创造各种机会和良好条件。要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努力争取设立更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国工匠工作室等。要把职工技术创新嵌入企业研发链条,为产业工人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建立激励创新长效机制,鼓励更多的产业工人投入到企业的创新活动中。
落实职工为本,提升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
要把人的发展当作企业发展的根本,把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落脚于人的发展上,尊重员工、关爱员工、培养员工、成就员工。一是拓宽成长通道,提高产业工人成就感。畅通产业工人晋升通道。探索“蓝领”与“专技”岗互通的职业发展通道机制,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相互衔接、相互转换制度,破除产业工人、技能人才不能参与职称评定的束缚,支持符合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参加职称评审;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建立校企对接机制,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设立管理、技术、技师三条晋升通道,打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二是增加职工收入,提高产业工人获得感。构建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和股权配置机制,坚持公司与员工“利益均沾、风险同担”,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大力推行优秀职工持股制度、持续优化薪酬激励机制,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持续提升职工创造价值的热情。三是加强人文关怀,提高产业工人幸福感。出台高技能人才服务措施,在人才公寓、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高层次人才同等待遇;强化面向产业工人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与产业工人需求直接相关的公共服务,如就业服务、文化服务、医疗保障、住房等方面,让产业工人更具归属感。
履行主体责任,激发产业工人的内生动能
要大力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把产业工人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一是创新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机制。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改革,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运作,形成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依托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各类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改进技能提升培训方式。二是促进产学研大联合。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公办职业教育在品牌和编制资源方面的优势,利用企业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采取灵活方式加强联合,实现效果的最大化。三是优化人才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帮带跟班机制、师徒机制、代训机制和专家工作站机制,全面抓好人才帮带培养工作。四是探索劳务一体化发展。加强潍坊乃至县域间产业工人职业资格资质互联互通互认,畅通产业工人跨区域流动渠道,推动潍坊市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促进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和大数据信息应用,全面推进就业政策一窗咨询,社会保障手续异地办理,劳动争议跨区域调节等人力资源服务同城化,推动城市间产业工人有序流动。
(作者单位:高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