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赫
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是文化振兴。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以书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对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文化振兴起到重要作用。
在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强化书法元素。一方面,在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中,书法可以作为装饰性元素进入乡村,对村牌、路牌、街道两旁的墙体、农家门头门额、村内商店招牌等均可采用当代书法名人的字体或古代著名书法家的集字来进行设计,由乡村振兴主管部门纳入整体规划,具体由书法协会、社团负责落实。同时可聘请当地著名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书写内容高雅、形式优美的文化墙。另一方面,将书法元素融于产品中,助力乡村形成书法文化包装下产品的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如大力发展乡村电子商务,打造属于书法文化的商业模式,加强文化自信下的产销对接,搭建电商平台,多措并举扩大文化产品销售。如此可以极大程度、极广范围地融入书法元素,让书法在文化振兴中成为排头兵,进而提高整村的文化品位,打造优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建书法文化示范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举办书法文化沙龙、研讨会和出版书籍等形式,掀起乡村书法热,进而打响书法文化品牌,开发书法文创产品,打造书法游学基地,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书法精品项目、书法示范项目,以精品引路,以示范带领。如以修复书法人文环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为出发点,进行文化基础设施风貌改造提升,包括农家书屋、书法文化广场、戏台、当地书家特色建筑等,快速形成乡村书法文化形态;再如以历代书家命名路路通、停车场、公厕、栈道、凉亭和旅游标识系统等,助推产业发展,改善旅游环境,增强书法文化氛围,提升乡土书法文化内涵。如潍城区官路村的中国楹联文化村,在提升村庄文化整体档次和水平的同时,成为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又一新举措;寒亭区双杨社区整合辖区红色文化资源与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结合书法文化打造了“东篱田园”乡村文化振兴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基地。
举办普及面广、群众喜闻乐见、参与率高的书法艺术活动。书法文化走进乡村,要向村民传达书法育人、书法养人、书法怡人的正确观念,推行楹联文化入户、开展书法文化讲座,让村民认识到书法可以提高个人修养,磨砺人的心性气质,从思想上了解书法的功能与作用,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文明风尚,夯实乡村文化振兴之路的稳固基石。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以书法文化为抓手,将书法文化注入乡村文明建设,建成孝德文化广场、孝文化展览室等文化场所,每逢重阳节、国庆节、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邀请书法家进村组织书法公益活动,提升了乡村内在文化品格,助力形成了尊老爱幼、崇贤敬德的良好家风和纯朴乡风,该村先后荣获山东省孝文化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村等殊荣。
重视书法教育普及和书法人才培养。要结合村情、民情,以满足乡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基准,结合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实现书法元素的渗透、浸入,提高群众书法水平和文化素养,从而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定期举办书法讲座、书法展览,创立书法文化研学院,推动书法教育培训重心下移基层,加强乡村青少年书法美育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在书法学习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和乡村人文气息,促进文明乡风养成。诸城市石桥子镇常态化举办书法交流活动,成功引领传统艺术、国风雅韵走进社区,为社区、村庄书法爱好者搭建文化平台。广大书法爱好者在书写中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全镇百姓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21级书法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