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红色教育的潍坊路径探析

(2025年02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季彩凤
阅读提示
  潍坊拥有众多红色文化遗迹,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是进行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高红色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建设更好潍坊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传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一是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合理布局网点。在全市进行红色资源普查,做好红色文物保护、红色故事整理工作,同时精心打造教学点,使其在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诸城市梳理出90处遗址遗迹、故居、纪念塔等不同类型的红色资源,精选王尽美同志故居、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展等撰写讲解词和讲评课,教学效果显著。二是科学打造精品路线,精心布设网线。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分对象、分主题打造精品路线,通过“点线面”立体发力,串联“故事线”、扩大“影响面”,打造党性教育类、红色研学类、红色旅游类等不同线路,让红色文旅线路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生动传播红色文化。三是多元融合开发,着力充实“网眼”。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性开发,红元素融入绿生态,让红色人文遗迹和当地的自然生态、传统文化有机融为一体,让有形的、无形的红色文化,连接起潍坊的历史与现实。
  协同布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潍坊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系统谋划、协同布局,树立系统化统筹协调的思想,在资源管理和统筹利用上形成“一盘棋”,在系统保护、价值挖掘和融合发展上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一是传承保护和盘活红色文化遗存。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特征,构建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格局,让红色资源家底更丰厚、集中联动格局更明确、优势更突出。如诸城市围绕深入传承王尽美同志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整合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王尽美同志故居等红色资源,高标准建设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二是不断丰富扩容红色基因库。组建调查团队赴全国王尽美足迹地和研究机构、档案馆、纪念馆等,深入挖掘王尽美及其后代的“一手史料”与物品,基地外围建设打造红色乔有山、王尽美衣冠冢、大北杏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等教学点。三是努力谱写红色文化新篇。更加深入挖掘与丰富王尽美革命事迹内容和革命精神内涵,确定“初心·起点”主题板块,“厚重的底蕴”“热血担使命”“奋进新时代”3个专题板块,推动红色文化与厚重历史文化、新时代改革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教学资源深度融合。
  以研促教,推动红色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潍坊以研促教,立足解决系统利用红色资源、师资资源、讲解资源等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弱点,着力打造以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赓续红色文化。一是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创新研究,深化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理论、方法与实践创新等进行探讨交流,组织王尽美足迹地、高校、纪念馆等单位成立王尽美红色联盟,常态化组织中央和省市党史专家举办王尽美革命事迹研讨会,实现人才共育、理论共研、资源共享。二是深化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提高红色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红色经典阅读、红色景点打卡、红色故事讲述,录制一批优质微党课和系列红色故事短视频,利用古琴、大鼓、快板等地方艺术形式创作主题短剧,让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创新的叙事方式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融合现代科技与教育资源,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通过有效挖掘并应用红色文化的独有优势,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讲评教学、故事教学、体验教学、诗词鉴赏教学等不同教学形式,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云教学”等方式,倾力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形成主题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展情景互动式教学,推广体验式教学,推出沉浸式教学,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让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更为生动、直观和互动,有效地与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相接轨,深入赓续红色文化。
  (作者单位: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