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王丽萍 于俊华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游戏化教学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方向。游戏化园本课程建设满足幼儿天性发展需求,提升教育质量。
幼儿园游戏化园本课程概述。游戏化园本课程是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发可实施特色化课程。强调在游戏情境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将教育目标自然融入游戏活动。游戏化园本课程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等特点,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化园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强调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为游戏化园本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幼儿园游戏化园本课程建设策略。需要明确课程目标,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兼顾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发展等。在内容上,应结合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选取贴近生活、有教育价值的主题,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课程实施方法多样,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游戏化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和多元性,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档案等方式,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建立教师反思机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确保课程质量持续提升。
幼儿园游戏化园本课程实施保障。有效实施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教师角色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提高游戏化教学能力,善于观察和解读幼儿游戏行为,适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幼儿园应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充足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多样化需求。
家园共育机制也是游戏化园本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帮助家长理解游戏化课程的价值,鼓励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游戏化园本课程建设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优化内容选择、创新实施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角色转变、环境创设和家园共育等保障措施的实施,为游戏化园本课程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幼儿园应继续深化游戏化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为幼儿提供优质教育环境,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寒亭区明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