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郑晖 赵丽
在潍宿高铁安丘汶河大桥施工现场,重达千吨的移动模架轰鸣运转,这座即将贯通的高铁桥梁,正为安丘打开通向长三角的黄金通道。
与此同时,潍日、潍青、青商三条高速公路如银带环城而过,与在建高铁共同编织起“三面高速、东有高铁”的立体交通网。从“县域小循环”到“区域大动脉”,安丘用交通骨架的延伸重塑着城市发展的逻辑。
立体路网: 地理中心升级交通枢纽
安丘市曾因物流成本高、产业布局受限陷入尴尬,变革始于“外联内畅、立体成网”的战略破局。
三年间,潍日、潍青、青商三条高速环城而过,把安丘嵌入青岛1小时、济南2小时经济圈;在建的潍宿高铁安丘站,将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朝发午至”。
对内,建成的山东省首个大型综合快递物流园区,年快递吞吐量超30亿件,辐射该市数千家企业;3506公里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硬化路,14条市政道路升级构建“八横十二纵”城市骨架。2024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金字招牌”,印证着这场交通突围的含金量。
“过去企业考察先问‘路通不通’,现在讨论‘如何借路腾飞’。”安丘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指着智慧交通大屏介绍,立体路网带动城乡要素配置全面优化,智慧平台整合客货运数据构建起“农产品精准匹配+工业品高效配送”运输网络。数据显示,安丘年新增物流吞吐量500万吨,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提速。
产业聚变: 路网半径延伸经济半径
交通网络的嬗变,正在重构安丘的经济地理。
在安丘经济开发区,一家新材料企业负责人亮出“交通账本”:“高速出口开到厂门口,每年节省运费200万元,产品交付周期缩短1天。”
而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安丘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明介绍:“潍宿高铁开通后,我们与长三角客户的商务洽谈半径将缩短至3小时经济圈,大大方便了往来。”目前,“一区四园”已吸引23家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枢纽,带动13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智能装备制造等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