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超 文/图
近年来,中国舞在世界舞台上屡屡出圈,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潍坊人丛苑自幼学习中国舞,因对舞蹈的热爱一路“跳”进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成后,她选择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以不息的热情投身舞蹈传播教育工作。现如今,丛苑作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舞蹈专业干部,多次带着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舞蹈作品走出国门,传播中华文化之美,同时也照亮了平凡人的舞蹈梦,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舞、传承中国舞。
热爱舞蹈13岁一“跳”成名
近日,在奎文区苇湾社区公益舞蹈课堂上,丛苑正在教授一群热爱舞蹈的青少年。在她指导下,孩子们与春天共舞,在节奏与律动中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这样的公益课堂培训,是丛苑工作的一部分。在社区、敬老院、学校等,丛苑的学生上有古稀老者,下有垂髫小儿,她的舞蹈自由欢快而热烈,各舞种都游刃有余,受到大家喜爱。
都说每个女孩心中有一个舞蹈梦,这句话用在丛苑身上再合适不过。丛苑3岁时看到电视上舞蹈演员舞姿优美、青春靓丽,心中从此种下一颗舞蹈的种子。父母送她去学习舞蹈,在同龄孩子中,她的基本功格外扎实。小时候学舞蹈,10岁被原潍坊艺术学校录取后,慢慢地进入专业学习,才真正理解了学习舞蹈的枯燥和不易。一路走来,丛苑在老师的严格教导和父母的鼓励中,硬是咬牙坚持下来,13岁时在全国舞蹈新秀最高奖“桃李杯”中一“跳”成名。2006年,丛苑从全国舞蹈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
大学期间,丛苑系统学习了多种舞种,舞蹈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那段学习经历满足了丛苑热爱舞蹈、上大学和成为一名军人的三个愿望。她格外珍惜宝贵的校园时光,先后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凭借独舞《中国芭比》获得铜奖。
丛苑享受舞台,她深知只要坚持、严谨对待并珍惜每次跳舞的机会,才能让自己的舞蹈生涯走得更远、更稳。
创作潍坊非遗元素舞蹈作品
旋转、跳跃,一遍又一遍。一路走来,丛苑登上过大大小小的舞台,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这也为她后期的工作和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在舞台上表演精彩舞蹈外,丛苑在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工作中,还编创了多部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作品,例如《我的桃花源》《林徽因》《踏雪寻梅》等,并带着这些作品走出国门,进行艺术交流。丛苑站在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舞的时候,强烈感受到民族自信带来的力量。
将家乡的文化搬上舞台,丛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丛苑多次担任潍坊大型晚会舞蹈导演,编排了多部具有潍坊非遗元素的作品。《故乡的花毽》《蝶儿》《念月》《剪》等作品,通过舞蹈的方式带领观众走进舞者深层次的内心世界,让人们了解潍坊非遗的同时,更加关注潍坊、热爱潍坊。
丛苑在舞蹈界摸爬滚打多年,收获无数荣誉,先后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荣誉的背后,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持。
坚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生活,丛苑从未忘记一名舞者的初心。为让更多人接触中国舞,她组建潍坊市青年舞团,多次带领舞团到基层参加惠民文艺演出,从国家级、省级舞台,到乡村集市,无论舞台大小、观众多少,她都全身心投入。
“中国舞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我希望能创作出更多关于潍坊的作品,舞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丛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