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图”将“飞”进风筝会

(2025年03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隋炜凤
  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举办在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正忙于创作一款体现山东文旅特色的“山东地图”风筝。
  去年潍坊国际风筝会上,郭洪利制作并放飞的巨型“峱宝宝”风筝“出圈”。3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寒亭区“郭洪利的风筝铺”,这里各种风筝和风筝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今年这款‘山东地图’风筝是串式风筝,目前刚完成了设计,马上投入制作,预计20天后就能制作完成进入试飞阶段。”郭洪利说。
  据郭洪利介绍,“山东地图”风筝由18个圆片小风筝串起。打头的小风筝是一幅山东地图,彩带上写着“好客山东欢迎您”,后面每一个串起的小风筝都代表了山东不同的地市。小风筝上带着该城市的名字、地图轮廓以及标志性建筑,风筝下面的彩带则是对应城市的宣传语。如在代表潍坊的小风筝上,世界风筝公园的地标嵌在潍坊地图轮廓里,彩带上写着“风筝故乡,山海潍坊”城市宣传语。这只风筝全长约50米,通过风筝宣传山东之美、潍坊之美,以此表达对五湖四海游客的欢迎。
  “‘山东地图’风筝将在潍坊国际风筝会上亮相,不仅展示潍坊风筝扎制技艺的博大精深,同时能让各地友人领略好客山东的魅力。”郭洪利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郭洪利还将制作一只“和平鸽”主题的风筝,里面包含世界地图、橄榄枝等元素,目前也投入制作中。
  出生于寒亭风筝世家的郭洪利,自幼受祖辈影响,与风筝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事风筝扎制30余年,郭洪利的每一次扎制、每一个设计都力求精益求精。他一直在不断尝试创新,让风筝扎制这种传统技艺与时俱进,焕发更多魅力。“只有坚持守正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风筝及其文化内涵,才能让这项传统技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郭洪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