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祥:在改革浪潮中勇当先锋

(2025年04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伯祥(右一)在企业调研(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敏
  春日的寿光,现代化产业园区与智能温室大棚交相辉映。这座闻名遐迩的“中国蔬菜之乡”,已蝶变为“智慧农业硅谷”,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列。如今,在寿光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提起“改革先锋”王伯祥的名字,人们依然倍感亲切。
  用敢为人先精神开启“绿色革命”
  4月9日,在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的蔬菜大棚内,巡检机器狗正在代替农业技术人员巡检蔬菜生长情况。这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正是寿光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传统种植模式到智慧农业体系,从单一生产环节到全产业链布局,寿光历经30余载,探索出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回顾这段历程的起点,“改革先锋”王伯祥凭借其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绿色革命”。
  1986年,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敏锐捕捉到商品经济的发展脉搏,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进行改革,建立起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如今占地3000亩、日交易量近万吨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便是从该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3年后,王伯祥的“敢为”精神再次彰显,在他的推动下,寿光三元朱村成功试种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终结了中国北方冬季无新鲜蔬菜的历史。蔬菜大棚让寿光农民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富裕生活,并拉开了中国设施农业工业化革命的序幕。从此,大棚蔬菜“绿色革命”从寿光走向全国,改变了无数农民的命运。
  用开拓创新精神改变“千年洪荒”
  4月10日,在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的无土栽培大棚园区内,农户们正在抢抓农时,穿梭于大棚之间。西瓜大棚栽种的西瓜秧苗正茁壮成长,郁郁葱葱的西红柿秧苗也长势旺盛。看着现场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片盐碱荒滩。正是王伯祥以勇于开拓的精神,让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
  时光回溯到1987年10月8日,寿北大开发开始。20万人齐上阵,修筑盐田工程、虾场工程……当时曾有人形象地说这是一场治理寿光“半身不遂”的战役。在寿北开发的第3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到了工地。他和所有民工一样,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一起住在窝棚。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也激励了县里的其他领导,11名县委常委中的9名住在了工地上。经过45天的大会战,寿北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发展没有坦途,只有勇于开拓才能找到成功出路。如今走进寿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现代化的盐田,一座座标准化的盐池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
  用担当实干精神实现“经济跃升”
  天气渐暖,寿光全福元超市内顾客盈门,许多市民在选购野外装备和零食,准备外出踏青。目睹今日寿光市民享受美好生活的景象,不禁让人想起王伯祥书记曾在寿光倾注的实干心血。
  改革开放初期,寿光在潍坊各县市区发展排名中处于末位,在山东县域经济中也处于靠后位置。王伯祥想通过发展企业来带动经济增长。当时有人提醒他,涉足企业的管理风险高,即便成功也需三五年方见成效。然而,王伯祥并未退缩,他通过大胆起用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实干举措,逐步实现了寿光的经济跃升,为寿光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推动企业发展,王伯祥曾亲自带领70多人赴南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组织县直部门负责人深入全县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全面考察评估重点企业的管理层,选拔出一批具有事业心和实干能力的人才作为后备厂长经理,赋予企业自主人事权,从而激活了用人机制,提升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活力。
  当年30岁出头的舒安被委以重任,担当寿光县百货大楼总经理。上任后,舒安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使公司不断走强。现在,寿光县百货大楼已发展成为国内百强商业连锁企业山东全福元集团。而当时年仅24岁的田其祥,作为最年轻的企业干部之一,接任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通过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成功将公司发展为跻身中国工业企业500强的山东寿光巨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功成不必在我,福祉留与百姓。在王伯祥主政寿光的5年多时间里,寿光不仅成功脱贫,工业总产值更是翻了三番,利税增长接近十倍,为寿光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0载岁月流转,时至今日,寿光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081.9亿元,在全省县域排名中稳居第4位。
  站在新时代,我们聆听着王伯祥的故事,尽管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深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潍坊的广大干部群众,正以王伯祥为楷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