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公益广告

向“新”向“智”,成“链”聚“势”,昌邑市——

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年04月1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姜晓刚
  开展设备更新,从一根丝到一匹布,潍坊华宝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效率提升100%;蓄势新兴产业,山东海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5万吨智慧光伏支架项目正加快建设……
  昌邑市锚定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的“硬支持”,筑牢创新发展后盾,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固本兴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先进
  4月9日,记者在山东浩信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黑灯工厂”看到,偌大的厂区内工人寥寥无几,在一组8台套智能加工单元上,成排的智能机器人进行着自动化操作,忙碌而有序。
  “一组智能化单元可以代替24名工人,平均一分半钟就完成一件产品,每组单元年生产能力达50万件。”公司副总经理马文忠说,车间里的三条生产线,每条只需一个人管理。
  企业在数智科技下的蝶变,也印证着一个产业向上突围的进程。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轮毂、制动鼓、刹车盘生产基地,昌邑以机械装备产业为主导,聚力技改升级、科技赋能,使其成为工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最硬底盘。
  去年以来,昌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元利新材料建成国内首个数字化光稳定剂生产基地,亚星新材料建设的国内最大含氯聚合物生产基地入选省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浩信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康迈机械、永健机械、金石环保获评省级绿色制造单位。一个个透着“新”气的产业项目拔节生长,成为昌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厚重底气。
  创新发力:产品稳步迈向“高精尖”
  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成功研发涤纶定岛超纤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潍坊硕邑化学生产的氯化聚乙烯60%走向国际市场,自主研发的氯磺化聚乙烯生产装置打破国外垄断……昌邑扎实推进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与产业链相融互促,让“科技花”结出“产业果”。该市深入实施“一产业一平台一研究院”计划,聚焦海洋产业、高端化工、铸造新材料领域,重点布局、梯次推进。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与山东浩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挂牌,围绕铸铝等领域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昌邑对虾科技小院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打造现代渔业“中国芯”。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昌邑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拓宽企业融资对接渠道,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和覆盖面。
  在昌邑,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行业领跑者,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8家。
    集团作战:“山多峰少”迈向“层峦叠嶂”
  潍坊元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加快建设国内首个数字化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生产基地;山东永健机械有限公司被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国内唯一的中国拉伸薄膜研发实验基地……“链主”企业以领先优势,持续输出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带动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壮大。
  近年来,昌邑市持续扩大下营、龙池两个省级化工产业园以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高端机械装备产业园等7个骨干园区的发展空间优势,1000亿级高端化工、500亿级装备制造、500亿级食品加工、200亿级纺织印染“1552”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规模。以集群、重点园区等为载体,“集团作战”能力持续强化。
  聚焦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链,该市加大针对性、适配性、互补性招商引资项目力度,紧抓特色、放大优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以潍坊市“高质量招商引资提升攻坚年”活动为契机,围绕一系列招商活动,精心制定招商工作方案,聚焦重点招商区域,提前布局、统筹推进有意向的智能风电设备制造、生产项目轨道交通用车轮、年产6400吨医药中间体、黄元御中草药产业园区建设等35个在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