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徐 涛 刘杨
3月29日,记者在诸城市龙都街道曹家庄社区曹家庄家园小区看到,社区党委书记王瑞卿挽着袖子正在和施工人员一起搭建一个电动车充电车棚。“个别小区居民反映一个电动车充电棚太少,我们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选址增加。”王瑞卿说。
近年来,曹家庄社区党委书记王瑞卿,立足社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创新“五微共治”模式,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社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建强“微”网格,筑牢社区红色堡垒。王瑞卿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网格化治理服务的要求,将社区划分为6个网格党支部,积极落实网格长、网格员“红色枢纽”地位,开展网格治理服务,协调解决网格重大事务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问题,构建起实体化实战化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履行政治引领、党员管理、凝聚群众、收集民意、志愿服务、统筹资源等职责,开创社区治理工作新局面。
融入“微”智能,打造社区智慧平台。2019年曹家庄社区引进智慧平台系统,打造数字化智能社区,建立社区大数据平台,数字可视化在社区安防、政务服务、任务巡检、物业报修等方面,提供了不同场景的业务需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社区的256个摄像头合并,形成一个“进出人员核实、重点人员管控、消防安全监控”的平安社区。“智慧平台建设既方便了居民,又增加了安全感。”居民王栋说。
建起“微”阵地,建强党群服务平台。王瑞卿注重社区文化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设置了棋牌室、阅览室、剧院室、卫生室,为老年人提供良好休闲环境。社区打造“党建积分超市”,制定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贡献积分”细则,党员群众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配合网格事务管理等获取相应积分,并凭积分按期兑换相应奖品,“积分制”管理党员群众,将村中事变成家中事,全力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切实打通了教育群众、凝聚人心的“最后一米”。
做好“微”管家,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社区依托红色物业,建立起3支30余人的“红色志愿者”队伍,让小区在卫生、安全、绿化等多个方面得到提升。社区因地制宜做强服务经济,发展保洁绿化、生活物流等服务性产业,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每年为集体增收近100万元。
订制“微”清单,升级服务居民模式。王瑞卿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汇聚多方志愿力量,整合各方资源,认真了解辖区居民需求,推出志愿服务项目,构建起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覆盖11个小区,让志愿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多元化,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