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强
通讯员 刘 通 文/图
食品产业是坊子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坊子区举全区之力积极打造优质的食品产业生态圈,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食品产业集群。依托中基食品、阿齐食品等“链主”企业的龙头带动,深挖产业链资源,促进企业“互配互采”,构建起“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发展“新格局”。
内联外引——
舌尖上的产业逐渐壮大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日前,一场气氛热烈的“我为企业找订单”食品产业链企业路演对接会在坊子区召开,中基食品、阿齐食品、可漾饮料、同源水业等20家当地企业的“推介官”登台路演,重点介绍企业情况、产品种类、技术水平及合作愿景等,为下一步推动供需对接、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坊子在培强做大原有食品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优质新项目,先后引进新联恒食品、阿齐食品、中基食品、亚米基食品等重点企业和项目,相应配套了产品研发、自动化生产、冷库存储、冷链运输、中央厨房、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养种植基地等完善的产业功能和体系,辐射带动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畜牧养殖、有机蔬菜种植、饲料加工等农业项目的快速发展。
当前,坊子区聚集了新和盛食品、三元乳业、新联恒食品、阳春啤酒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8家,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24亿元。主要产品包括调理鸡鸭肉制品、酱卤肉制品、乳制品、啤酒、豆类食品、养生饮品等,培育出“新和盛”“绝味”“三元”“惠吉”等知名品牌,市场遍布全国各地,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聚“链”成群——
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
走进坊安街道预制菜产业园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建设场景。不久前,投资2亿元的傍大厨预制菜项目1号车间正式投产,在这个现代化食品加工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每分钟能产出数百份标准化餐品。
“我们以阿齐、中基、潍疆、亚米基等食品产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嘉源食品、葆润食品等7家企业,发展预制菜产业。目前,傍大厨1号车间已投产,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税收800万元。”坊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晓亮介绍,整个预制菜产业园规划占地2500亩,他们立足高端预制菜和冷链物流产业,积极打造坊子区50亿级预制菜产业园区。
当前,坊子区加快建设山东以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傍大厨高端预制菜产品项目、中基二期屠宰车间等项目,与玉泉洼生态种养园区、稷丰农业科技园、玉棵松数字农业产业园、坊安芦笋精品园等现代农业园区聚“链”成群,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此外,坊子区还成立了预制菜产业联盟,培育和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食品加工和预制菜企业,目前,全区食品加工和预制菜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
串联资源——
让“产业链”变“共富链”
走进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潍坊颜丰食品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将一批产品装入货车准备发往国外。据了解,这批订单的原材料全部来自企业附近的村庄。公司将周边村民的农副产品资源“串联”起来,通过引入先进生产线,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企业年产调熟制品3万吨,产品销往日、韩、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颜家汶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颜景雷说,他们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衔接,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坊安街道依托“两园一区”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大田托管新模式,在16个村流转土地7000余亩,由村集体牵头委托专业公司经营管理,推进富民强村。积极“链接”亚米基食品等企业,在郎郡庄社区新发展蜜薯种植基地50亩、黄桃种植基地700亩,农产品初级加工点2个,带动村民就近就业。
如今在坊子区,越来越多的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步入了发展快车道,真正让食品产业链变成了“共富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