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爽 通讯员 鞠发营
在潍坊职业学院,总能看到一个带着学生调试智能设备的身影。他就是该校的智能制造技术教研室主任辛海明,一位身兼全国机械行指委委员、山东省优秀教师等多重身份的职教先锋。他用一颗匠心书写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彩答卷。
作为深耕教学改革的探路者,辛海明年均承担400课时教学任务,创新构建“双赛驱动双能进阶”实践教学体系。他主持的课程不仅入选国家级专创融合“金课”,更带领专业群跻身全国前三。在2022年“振兴杯”全国青年技能大赛上,这位带病坚守赛场的教师勇夺职工组创新创效竞赛银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在学生们眼中,辛老师既是严师更是挚友。他独创的“三型五融六步”培养模式,已培育创新型工匠350余名,指导学生在“挑战杯”等顶级赛事中斩获4金8银12铜。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带动200余名青年教师组建双创团队,培养出40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让职教学子绽放出耀眼的星光。
秉持“把论文写在车间里”的理念,辛海明牵头建成省级未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科研平台,授权国家知识产权51项。他为企业破解40余项技术难题,累计节约成本2000万元,研发成果先后斩获山东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一等奖等27项殊荣。如今,他培训的4000名技术骨干正活跃在智能制造一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青涩教师到职教专家,辛海明用匠心浇灌出满园芬芳。当被问及成功秘诀,这位拥有51项专利的“发明达人”笑着说:“我只是做了职教人该做的事——让学生站在创新的肩膀上触摸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