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徐海荣 窦金海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潍城区外国语中学遵循“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的办学理念,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围绕学生努力打造“智慧校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差异化教学,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系全方位提升,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智融合为学生学习
提供私人订制服务
学校依托高质量的数据中心,应用“人工智能+数据”数智融合模式,将大模型接入数字校园,为学生学习提供私人订制服务,享受数字教育的便利。
学业水平测试中,学校利用云阅卷系统,精准分析学生每个题目的得失分情况,给学生形成精准数据画像。学生可以从系统上查阅到每个试题的得失分,通过曲线图和雷达图,分析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短板,为今后的学习给予更精准的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使用课堂AI智能行为分析系统,通过视觉技术从读写、举手、互动等角度分析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利用分析的数据指导每个学生改善个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学校还打造“教学智库”,汇集各科教师对配套教材的学习重点、难点的解说,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中的易错题录制解说视频,帮学生答疑解惑。
优化数字资源
促进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学校利用“智慧校园”平台,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推动数字应用多样化,助力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对所有任课教师开展多个层面的数字化素养专项培训,进一步完善精准化课程资源体系,持续建设和汇聚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教师日常教学提供数字化支撑。
学校整合教研组、备课组资源,以智慧潍外APP为基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网、菁优网、鸿合、希沃、市区两级智慧教育平台等优质资源,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全力构建全校可以共享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库。
在潍城区外国语中学,教师利用纸笔教研契机,主动加强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法的创新研究。所有的备课、听课、公开课材料全部通过智慧笔传至“精教智学平台”,方便了教师间的交流互助、经验分享,促进了教师的共同发展。自开学以来,教师上传备课数量超过3000节,听课超过800节,录播公开课80多节。
打造数字时代
家校共育新样态
为挖掘大数据潜能,拓展智能场景的应用,学校开发智慧潍外APP家长版,整合家长问卷的数据,瞄准家长反应的“痛点”,借助“智慧潍外”APP,提升家校沟通能力,助推教学管理、家校共育新样态的形成。
学校打造“智慧食堂”,实现刷脸(卡)消费、线上充值、明厨亮灶等功能,让每一位家长清晰地了解孩子的每餐营养、消费等详情,守护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借助智慧潍外APP,打造“智慧公寓”,让家长掌握孩子的就寝时间、量化考核等情况。学校数字化让管理更加规范和精细化,让家长感到暖心、安心,从而形成育人合力,为提升学生的全方位能力保驾护航。
随着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潍城区外国语中学先后荣获潍坊市“互联网+”示范校、潍坊市创新教育示范校、潍坊市教育数字化先行培育校、潍坊市智慧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全向交互、学习生活的个性便捷,师生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努力构建未来教育,打造教育教学新样态,实现育人过程智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教育治理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