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密·监督”品牌 提升人大监督质效

(2025年06月0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永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高密市人大常委会针对以前县级人大在落实监督责任时监督质效不高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积极创新思路举措,精心创建以“全、精、快、亲”为主要内涵的“密·监督”工作品牌,不仅提升了人大监督质效,且进一步推动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具体做法
  “全”,即周密,推动监督多渠道、全过程。拓展意见建议收集渠道,除了传统的代表收集意见建议的渠道外,还通过巡察建议、检察建议、12345热线、周边县市联动等多个途径收集问题建议,为监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推动多种监督协同融合,与政协、纪检监察、检察、司法4个单位联合,构建“五位一体”联合监督格局,形成互通共享、同题共答的监督合力,后续将逐步拓展,将更多的监督主体纳入,增强监督实效。
  “精”,即精密,强化监督精准性、高品质。创新实施“靶向监督”,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做到市委决策部署的重点领域和事项在哪里,监督就向哪里发力;法律法规实施的短板弱项在哪里,监督就向哪里用力;人民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在哪里,监督就向哪里聚力,提升人大监督的精准性。实施“穿透力”监督,突出效果导向,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常态化跟踪监督事项进展,对达不到预期的督办事项,开展“二次监督”“滚动监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打造监督工作完整闭环。
  “快”,即紧密,提高监督时效性、预见性。创新实施“即时监督”,用好“代表·局长面对面”等监督平台,代表收集到的民生问题,5日内由高密市人大汇总并对口督办,相关责任单位3日内回应、7日内核实解决并反馈,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事项,要承诺办理时限、尽早推进解决,实现民生事项“即督即办”。发挥“家站室”民意收集平台作用,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组织代表开展前瞻性调研,挖掘问题根源、提出监督建议,督促相关单位提前解决,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亲”,即亲密,保障监督有温度、有韧劲。把握好监督和支持的关系,推动监督刚柔相济,既不失刚性、又不缺温度。一方面,与群众亲密无间。通过“代表联系日”“向选民述职”等形式保持同群众密切联系,采取“民生实事票决制”等方式,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确保监督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和心声。另一方面,与监督对象亲而有度。在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开展监督的前提下,加强与监督对象的沟通联系,通过执法检查提前告知等柔性手段,推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人大监督实效。
  工作成效
  有效助力发展大局。紧盯经济运行、生态环保、社会稳定等领域扎实开展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高密市委安排,对信访工作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多轮次“穿透力”监督,督促相关单位用心用力用情“一抓到底”解决信访难题,先后化解重点积案900多件,提高了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助推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人流最密集处,让群众感受到民意有人听、民生有人管、民主在身边,确保监督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和心声。与高密市检察院共同制定出台《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办法》,13个方面的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相互衔接转化办理,推动解决地下车库无线信号覆盖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电动车违规停放、社会办医疗机构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及时启动相关调研,提出了整合资源建设电动车充电区域、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前置审批等建议,被高密市委、市政府充分采纳,并迅速转化为整改措施,避免了更多同类问题的发生。在3个街道实行“民生实事票决制”以来,组织人大代表票决出实施大田托管、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中心等45个民生实事项目,民主解决物业纠纷、邻里噪音等“关键小事”198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监督重点,在夯实经济发展“软支撑”中精准释放人大力量。开展营商环境专题询问,集中征求841名市、镇人大代表建议,充分吸收政务热线、信访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建议,梳理形成5大类56条意见,向14个部门开展专题询问,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优化环境。在“营商环境监督问效——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主题活动中,既落实好面对面专题询问等刚性监督手段,又组织代表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惠企政策落实、行政审批效率、人才引进等情况,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统筹解决,形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良性互动,真正把“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落到实处。
  (作者系高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