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市主汛期,强降雨频发,极易引发洪涝灾害。洪水过后,饮用水水源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污染,为保障市民饮水安全,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作出相关提醒。
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科工作人员表示:第一,煮沸消毒最安全。除符合卫生标准的瓶(桶)装水外,所有饮用水必须煮沸后饮用。建议使用带盖容器盛装开水,避免二次污染。第二,严把水源“三不”关。不取用:远离被洪水淹没的水井、水池等污染水源;不饮用:绝对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使用:禁止使用污染水漱口、洗菜、洗漱等。第三,容器消毒要规范。储水容器需定期清洁消毒,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洁净水彻底冲洗。第四,水源环境共维护。不在水源附近排放污水、丢弃垃圾,维护公共供水设施安全,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第五,身体异常速就医。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本报记者 王路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