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元超
走进国网潍坊供电公司智能运检中心,变电检修特级技师、变电检修中心变电一次检修三班班长张宏滨正和班组成员一起,通过电力运检辅助平台系统对所辖变电站开展远程察看。
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至关重要。32年来,张宏滨始终扎根基层班组,从一名普通的检修工人成为领域内的“技术大拿”,用匠心守护万家灯火。
深耕一线
用汗水浇灌技能之花
1993年,刚从电力技校毕业的张宏滨,怀揣着对电力事业的满腔热忱,踏入了潍坊电业局变压器检修班。面对复杂的专业设备和技术难题,这个年轻小伙没有丝毫退缩。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亮大地,他早已手握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与实践;深夜,当大多数人都已进入梦乡,他仍在工位上对照专业书籍,仔细研究白天记录的工作笔记。
“成长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硬啃’,从点滴中积累经验、苦学技能。”张宏滨说。一本本泛黄的笔记本,工整地记录着32年来的每一个技术难题、每一次经验总结,也见证着他从一名普通检修工到“技术大拿”的蜕变之路。
32年的坚守,张宏滨累计检修设备10000多台,主导建设、验收100余座变电站,成功化解70余次重大安全隐患。“电力安全无小事,一个螺丝没拧紧、一根线接错,都可能引发大事故。”这是张宏滨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始终坚守的工作信条。
张宏滨身上有一股钻劲,他对待日常工作总是习惯性去钻研、去琢磨。2011年起,张宏滨组织对潍坊电网大型变压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他结合自身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CPM关键工作法”,对各个关键活动加以有效控制和调度,找出决定工期的关键路径,获得最佳的施工周期,节约50%的大修时间。在张宏滨组织下,他们在全省率先完成国网下发的96台220千伏变压器“抗短路能力不足、排油注氮灭火装置”重点隐患治理工作。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张宏滨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独创了四项“修炼”工作法。“一是‘透视眼’,能从变电设备的试验数据中精准判断内部故障;二是‘顺风耳’,通过辨别设备运行时的细微异音,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三是‘刀子嘴’,在安全管理上铁面无私,绝不留情;四是‘玻璃心’,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风险。”张宏滨解释说。在他的带领下,班组负责的35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设备容量超过26000兆伏安,持续保持着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同专业劳动生产率领先水平。
攻坚克难
以匠心破解技术难题
张宏滨在业内有个响亮的称号——“电力诊疗专家”。30多年来,他成功解决了无数令人头疼的电力“疑难杂症”。
2010年春检时,张宏滨在110千伏梨园变电站发现1号主变内部发热严重。厂家检测后坚称无问题,但他凭借经验坚信隐患存在,坚持要求设备返厂检查。次日,他赶到厂家,在对方表示未发现异常时,径直察看变压器,最终在B相铁芯立柱底部发现不易察觉的焊点,准确判断是厂家装配时误落的铜线废料因短路导致发热。铁证如山,厂家人员不禁红了脸。
发热是变压器长期运行的通病,传统测温技术存在局限,难以精准测量内部发热部位温度。针对这一问题,张宏滨展开攻关。在220千伏高密变电站2号主变冷却器改造中,他联系厂家了解设备结构和改造范围,排查出铁芯、绕组的八个最佳测量点。为实现内部精准实时测温,他查阅大量国内外期刊书籍,寻找新材料,借鉴新技术,最终确定光纤测温技术可行。返厂改造前,他通过多次模拟试验,结合设备内部结构设计光纤安装方法、路径和工艺;改造期间,多次赴厂家会同设计、总装人员优化光纤路径,完成相关装置安装调试,确保设备返厂维修后、出厂试验一次性通过。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变压器内光纤测温技术空白,直接创造效益1000余万元,为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作出了先行示范。同时,作为电网数智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测温技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了对变压器内部温度的精准监测和综合分析,推动电网向更加智能、可靠、高效的方向发展,以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薪火相传
让匠心精神永续流淌
张宏滨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承下去,才能为电力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此,他主持创建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鸢都技能大师特色工作室”。在这里,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一代。
“年轻人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缺少实际工作历练。在这里我们能够进行实打实的现场操作,通过实操实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笑着说,眼里满是对后辈的关爱与期待。
为了让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更快成长,张宏滨还创新提出“三师带一徒”培训模式,让每个徒弟拥有技能、思想和创新三位导师,全面培养“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徒弟们一个个快速成长。如今,他的徒弟中,2人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技能竞赛团体和个人第一名,7人成为省级技能人才。
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璀璨的万家灯火,张宏滨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豪:“我将继续保持‘精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用匠心守护好万家灯火。带领团队,通过各项技术改善、工法改进持续推动创新创效,提升变电设备运维水平,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