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共生·聚变

——看潍坊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融合之道

(2025年08月0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实训教学现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刘福文
  主动握手、倒立卖萌、动感起舞,在2025潍坊市职教活动周现场,一台人形机器人宛若“社交达人”,打招呼欢迎参观者的到来,一旁的机器狗则凭借惟妙惟肖的动作成为全场焦点。来自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这场展示,让大家近距离感受科技与创意的碰撞。
  5所本科院校、65所职业院校(高职13所、中职33所、技工19所)扎根潍坊、服务发展,形成了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发展格局,职教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更是先后两次在潍坊举行。
  聚焦构建产学研用创新生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科教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可以说,推动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激发城市新动能新活力,潍坊有基础、有实力、有底气。
  产教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坚持以产助教、以教促产,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
  潍坊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致力打造“把车间搬进校园、把课堂设在生产线”的育人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互嵌。
  今年4月,潍坊海洋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正式成立。会上介绍,目前潍坊共开设航海技术等12个涉海涉港专业,打造10个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6个涉海类产业学院,开发40门专业课程,培养两千余名企业亟需的涉海技能人才。
  “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对接企业的真实订单任务,让我们在校内就能感受和参与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为我们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牵头建设山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企业订单项目、企业技术服务项目等为载体实施职场化教学。得益于此,学院纺织服装系学生能够尽早适应企业管理模式、清晰职业规划,增强企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
  同样是在职教周活动现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展区花草点缀、生机盎然,直播间里“00后”主播用专业术语推介青州蝴蝶兰、绣球等花卉,实时销售数据跃动于电子大屏。
  据介绍,学院早在2011年就与青州市政府共同创办省内第一所花卉学院,牵头成立全国花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群”,覆盖品种选育、种苗生产、成品生产、花卉应用等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累计培养花卉行业专业人才两千余名。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立足特长优势,与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奶牛养殖全流程实训,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学习动物营养、疫病防控等核心技能。
  此外,学院还是潍坊国家农综区产教联合体牵头单位之一。联合体成立以来,紧密对接农综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年输送高素质新农人2万人以上,助力潍坊农业“金招牌”进一步擦亮。
  校企彼此赋能、携手前行
  “校热企冷”“合而不深”……长期以来,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校企合作的长足发展,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潍坊聚焦校企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共建,通过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支持学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让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加速优质成果落地转化,最大限度释放“冠军之城”拥抱“职教高地”的发展潜能。
  《驻潍院校赋能制造业“9+3+N”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提出,院校要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为导向,主动与链主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创新实验室等实体化合作平台。
  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银鲑的营养需求及其环境友好饲料的开发”,是潍坊学院在现代海洋技术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项目填补行业空白,为我国冷水鱼产业向精准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方向发展提供依据。
  此外,高端动力装备高精密制造研究实验室围绕企业叶轮加工中制约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振动难题,开展了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抑制研究,加工时间由原来12小时缩短为7.5小时,加工效率提升了37.5%。
  潍坊学院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实验室所在的学校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围绕我市优势产业,与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吸引17家企业入驻,累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千余家,校企之间形成了可持续的合作生态。
  在职教周大放光彩的机器人表演,则是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最新成果展示。学院通过与北京白海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一校多企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搭建机器人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具身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
  走进潍坊职业学院歌尔匠造培训中心,歌尔工学院的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设备的拆装、调试、编程等实训操作。据介绍,培训中心模拟生产场景,培养适应产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共有千余名学生在此学习。学院牵头成立全国元宇宙产教融合共同体,率先制定元宇宙人才培养标准。
  目前,潍坊各职业院校已与20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潍柴、歌尔等32家企业成为山东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歌尔成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校企之间不断碰撞出化学反应,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学在潍坊、留在潍坊、成就在潍坊,双方合作从“一头热”变成了“两头甜”。
  校地各扬其长、同频共振
  几十台无人机空中竞技的场景,你见过吗?日前,“才聚潍坊·技能兴潍”第五届潍坊市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员(安防)职业技能竞赛在安丘举办,来自各县市区的110余名选手操作无人机翱翔空中、各显神通,熟练完成各比赛项目,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预期效果。
  无人机驾驶员、饲料质量检验员、供电服务员……本届技能大赛设置近200个赛项,涵盖传统基础、数字产业、交通运输、乡村振兴等板块,各县市区与驻潍高校、有关企业合作承办比赛,政校企三方在合作办赛、协同育人中,搭建起坚实的合作桥梁。
  “学校坚持根植潍坊、服务潍坊,主动对接潍坊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深耕工业制造业领域,开设专业与制造业‘9+3+N’重点产业链匹配度达到100%,不断增强服务更好潍坊建设贡献力量。”在全市教育大会上,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介绍经验做法。
  前不久,潍坊职业学院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峡山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实现地方、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助力潍坊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通过持续挖掘合作潜力、提升合作层次,潍坊将院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企业用人所急、产业发展所需精准链接起来,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在深度融合中产生了质变。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政校企三方的协同发力,如今的潍坊,人才涌流、创新涌动、活力迸发,产教城深度融合发展已然跑出加速度、迈向新未来。
  《驻潍院校赋能制造业“9+3+N”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提出,院校要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为导向,主动与链主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创新实验室等实体化合作平台。
  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银鲑的营养需求及其环境友好饲料的开发”,是潍坊学院在现代海洋技术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项目填补行业空白,为我国冷水鱼产业向精准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方向发展提供依据。
  此外,高端动力装备高精密制造研究实验室围绕企业叶轮加工中制约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振动难题,开展了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抑制研究,加工时间由原来12小时缩短为7.5小时,加工效率提升了37.5%。
  潍坊学院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实验室所在的学校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围绕我市优势产业,与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吸引17家企业入驻,累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千余家,校企之间形成了可持续的合作生态。
  在职教周大放光彩的机器人表演,则是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最新成果展示。学院通过与北京白海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一校多企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搭建机器人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具身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
  走进潍坊职业学院歌尔匠造培训中心,歌尔工学院的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设备的拆装、调试、编程等实训操作。据介绍,培训中心模拟生产场景,培养适应产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共有千余名学生在此学习。学院牵头成立全国元宇宙产教融合共同体,率先制定元宇宙人才培养标准。
  目前,潍坊各职业院校已与20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潍柴、歌尔等32家企业成为山东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歌尔成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校企之间不断碰撞出化学反应,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学在潍坊、留在潍坊、成就在潍坊,双方合作从“一头热”变成了“两头甜”。
  校地各扬其长、同频共振
  几十台无人机空中竞技的场景,你见过吗?日前,“才聚潍坊·技能兴潍”第五届潍坊市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员(安防)职业技能竞赛在安丘举办,来自各县市区的110余名选手操作无人机翱翔空中、各显神通,熟练完成各比赛项目,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预期效果。
  无人机驾驶员、饲料质量检验员、供电服务员……本届技能大赛设置近200个赛项,涵盖传统基础、数字产业、交通运输、乡村振兴等板块,各县市区与驻潍高校、有关企业合作承办比赛,政校企三方在合作办赛、协同育人中,搭建起坚实的合作桥梁。
  “学校坚持根植潍坊、服务潍坊,主动对接潍坊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深耕工业制造业领域,开设专业与制造业‘9+3+N’重点产业链匹配度达到100%,不断增强服务更好潍坊建设贡献力量。”在全市教育大会上,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郑德前介绍经验做法。
  前不久,潍坊职业学院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峡山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实现地方、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助力潍坊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通过持续挖掘合作潜力、提升合作层次,潍坊将院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企业用人所急、产业发展所需精准链接起来,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在深度融合中产生了质变。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政校企三方的协同发力,如今的潍坊,人才涌流、创新涌动、活力迸发,产教城深度融合发展已然跑出加速度、迈向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