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耀中 通讯员 李月涛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潍坊国家农综区重点项目——潍百集团中百大厨房,以“源头可溯、过程可控、品质可保”的全链条安全体系,为市民编织起一张坚实的“舌尖安全网”。
订单农业:
从土壤里长出的安全基因
在寿光的一处合作种植基地,农户李建国正翻阅一份详细的检测报告,上面记录着土壤pH值、施肥种类、农药使用等20多项数据。“这棵番茄从播种开始,就带着‘安全档案’。”中百大厨房在全国布局的100余个优质基地,全部实行“准入制+动态管理”,不仅要过“环境关”,更要闯“管理关”,规范化种植水平、农残控制能力等硬核指标,成为合作的“铁门槛”。
通过“订单种植”模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前6个月下达种植计划,像“开药方”般提供统一的农资标准和技术指导,从源头杜绝高毒农药,将农残风险降到最低。“按标准种,收购价高15%,还不愁销路,这账怎么算都划算。”李建国的话道出了农户心声。
田间初检、入库抽检、上架复检,三道检测关确保每一批农产品都拥有可追溯的“身份证”,真正实现“从土壤到货架”的全流程安全保障。
智能冷链:
科技为新鲜上“双保险”
盛夏时节,当室外温度突破35℃,中百大厨房的冷链车却始终保持着2℃的恒定低温。18.3万平方米的专业预冷保鲜库与冷冻库,130余辆配备GPS和温控系统的冷链车,构成覆盖全省的“低温防护网”,让生鲜食材在流转中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这套自主研发的生鲜物流管理系统,就是冷链的‘智慧大脑’。”物流中心负责人指着监控屏介绍,从验收时的产地数据比对,到储存时的智能货架调度,再到分拣时的AI瑕疵识别,全程信息化管理确保“每一步都有记录”。特别是夏季高温期,叶菜类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近一半。
去年台风期间,这套系统展现出强大的应急保障能力。通过实时调度车辆、动态调整路线,20所学校的食堂食材供应“零中断”,用科技力量守住了特殊时期的“菜篮子”。
匠心加工:
从“上合餐桌”到百姓厨房
走进4.3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中心,透明车间里的生产场景一目了然:无菌操作间内,工人正在制作中式面点;金属探测仪前,酱卤制品正在经过严格筛查。五大生产线每天产出的500余种产品,从西式火腿到预制净菜,都要通过12道工序的“安全考验”。
“我们的馒头,比家里做的多3项检测指标。”加工中心负责人的话里透着较真儿。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执着和精益求精的匠心,让中百大厨房的中式面点登上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餐桌,也让“品先”“佳家焙客”等自有品牌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成为市民信赖的“安心标签”。从高端峰会到寻常巷陌,不变的是对食品安全的极致追求。
全程可溯:
“一码溯源”让每一口都放心
“扫一下码,产地、检测报告全出来了,给孙子做辅食特别放心。”在佳乐家超市,市民王秀兰拿着一棵青菜演示着溯源流程。中百大厨房构建的“一码溯源”系统,将采购、验收、分拣、配送等全流程数据浓缩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察看“食材履历”。
这份安心背后,是ISO9001与ISO22000双体系认证的坚实保障,是20人专职质检团队的坚守,更是与匠造检测、拜尔检测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形成的“双重保险”。“有家长专门来要学校食材的追溯码,贴在冰箱上随时看。”客服经理的分享,道出了消费者对安全的迫切需求。
如今,中百大厨房的食材已走进200余家机关、学校、企业,“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先进集体”“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接踵而至。但对企业而言,更珍贵的是食堂阿姨那句“孩子们吃得香”,是家庭主妇们点头说的“这个牌子信得过”。
“食品安全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潍百集团超市事业部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作为潍坊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中百大厨房正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持续拓展优质基地、提升检测能力,让全链条守护更精准、更高效。
从田间到餐桌,从承诺到行动,中百大厨房用责任与担当,为百姓筑牢舌尖上的安心防线,更书写着新时代民生企业的使命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