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燕 文/图
“这是我第二次来潍坊,城市环境宜人,工业根基扎实,每一次到访都倍感亲切。”受邀参加2025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山东行(潍坊)暨重点高校校地合作对接交流会时,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小冬,不仅对潍坊城市建设给予高度赞誉,更以专业视角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字里行间满是热忱。
今年5月,吴小冬曾率团队赴潍开展产学研供需对接,潍坊的城市建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洁的街巷、热忱质朴的市民,还有风筝、年画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让这座城市既宜居又充满活力,是名副其实的魅力之城。”时隔四个月再度来潍,吴小冬对潍坊的认知愈发全面立体,也更深刻地触摸到这座城市的产业脉搏。
在吴小冬眼中,潍坊的制造业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作为我国知名老工业城市与山东制造业核心基地,潍坊的工业辉煌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盛况,让“南苏州、北潍县”的美誉传遍全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潍”字头企业群星闪耀,柴油机、激光照排、拖拉机等产品享誉海内外,更让潍坊赢得“动力城、纺织城、电子城、农机城”的称号。“从明清手工业的繁荣,到如今覆盖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潍坊的工业底蕴从未停滞生长,反而愈发深厚。”吴小冬感慨道。他用“分量十足”形容当下潍坊制造业的实力,总量约占全省十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既有不少龙头企业引领行业方向,又有超百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筑牢产业根基,这份底气,正是潍坊对接前沿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资本。
吴小冬坦言,潍坊市委、市政府等各层面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意愿强烈,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关键,而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早已与潍坊结缘。“此前,我们已与潍坊‘9+3+N’产业体系重点企业开展高频次对接,双方带着各自需求洽谈合作,这正是我们参与此次活动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吴小冬说,潍坊市搭建的此次活动将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等汇聚一堂,围绕主题交流,对促进潍坊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意义重大。
吴小冬对潍坊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他说:“希望潍坊的企业能进一步把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结合作为发展目标和思路,如此一来,潍坊工业定能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发展,走出一条兼具规模与质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