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爱读书的小羊倌

(2023年03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林明

  每逢暑假、寒假,上小学的我便被村里人称为“爱读书的小羊倌”。
  我趾高气扬地走在二十几只羊的最前面,一手提着“妈妈牌”蛇皮袋书包,里面装着一两本教材和一摞《当代小学生》;一手摇着“爸爸牌”牧羊鞭,把鞭子甩得啪啪响以让羊儿走正道。
  撅着屁股,手脚并用,我飞快地攀到荒山腰,蹲在一块干净的大石头上,展开教材就读。我曾试着拿铅笔写作业,无奈难以保持平衡,只好作罢。不需费力,教材内容特别快地在我脑袋中扎根。尤其是在暑假,趁着日头还没高起来,书要抓紧时间读。
  头羊像是明白我的心意,它领着羊群,从山脚下慢慢地啃着草皮向上登。看着羊儿从一个个或黑或白或红的小点,渐变成毛茸茸的大球,我把书往包里一装,向山的更高处转移。看累了教材,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一本《当代小学生》,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读到有意思的地方,我不知不觉地出了声,甚至大声喊起来。
  头羊眼尖耳聪,率先发觉我的举动,领着羊群四散活动。羊儿们肚中有食垫底,不把心思专注在吃草上。有的揪几口庄稼,抬头看我的反应;有的互相抵打着犄角,直至翻滚在地;还有的做出不少亲昵动作。我只得揉揉眼睛,收起书来,挥动鞭子,跑来跑去地维持秩序。
  临近中午,太阳高悬,阳光倾泻,羊儿们也吃得九分饱,懒懒地不想动弹。我搂过头羊的脖子,让它给我遮阴,再次看起书来。其他羊儿见头羊不动,也就不再随意走动,找个草稞子趴着,不停地咀嚼起来。
  我借着头羊给的阴凉,读《当代小学生》中的少年风采、历史故事、师生美文、学校文学社介绍……暑假的中午,天气燥热,空气中萦绕着热火一般。我的心比天气更热。羡慕作者文笔的同时,一颗热爱读书与写作的种子,悄然种在心田。我问头羊:“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我怎么才能加入书中的文学社”“我写的文章能不能发表”……头羊弹动耳朵,看我几眼,将挺直的脖子铺在草丛中获取一丝阴凉。它为我挡了好久的阳光,想必是累了。几只出生个把月的羊羔,过来蹭我的腿,嘴里发出撒娇声。嘿,像不像前来听我读书的小学生?
  一个个暑假、寒假过去,村里人夸我懂事的同时,禁不住问:“明,你自己守着羊,不躁得慌?”每个少年渴望玩伴作陪,最难熬的是孤独。我也有同样的难受心情。可我下意识地找到了书这个好伙伴,当然还有二十几只大多时候听话、有时很不听话的羊儿,它们可称为我的学伴。
  领着羊儿们,驻扎荒山,亲历四时变换,读到的内容,有时与眼前的景色相合,有时恰恰相反,都有别样的味道。课堂上,老师讲到四季景色的相关内容,很多同学不明白,而我早有深深的同感。当全社会掀起保护动植物、珍爱生态环境的热潮,很多人不理解,而我从内心深深地赞同。因为,我曾在青山绿水、凉天霜地、冰天雪地中,倚着头羊、抱着羊羔,读书给它们听,还看着它们满意地吃草、得意地蹦跳。及至人生中每每遇到孤独或选择,我也从彼时跨越山脚、登攀山腰、伫立山巅的赶山经历中,汲取无穷尽的益处。
  我在一期《当代小学生》中学到“牛角挂书”这个成语。我当时长舒口气,热泪盈眶。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多次梦回少年时,多次在梦中描绘少年牧羊读书图。我在梦中,模模糊糊造出一个词语——“羊角挂书”。
  羊儿吃草,我读书。它们长高了体格,我读出了力量。这力量,伴我在人海和人生中,坚韧地奔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