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抓土蜇

(2023年03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鲁滨

  抓土蜇是极上瘾的事,上了瘾就好办了,就什么也不怕了。世上无难事,就怕上不了瘾。抓土蜇,你得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鬼,你得不怕叫酸枣刺扎着,不怕叫蝎子蜇着,不怕叫蒺藜狗子(学名蒺藜)扎着,不怕叫拉拉秧(葎草)剌着,不怕叫吧唧毛子(褐边绿刺蛾)“巴”着;不怕翻出蛤蟆来吓着,不怕钻出长虫(蛇)来咬着。不管抓着什么样的土蜇,反正潍坊孩子都爱抓土蜇。
  土蜇在不同的地方抓的方法也不一样。草堆、田间、地头,乱砖头碎石块烂土岗子的地方土蜇多,翻开乱草砖石就能找到。沟边、崖头,一般就要去土蜇的窝里找了。草堆或近水渠沟边的食物条件便当的地方,土蜇的体型大,但肉松,咬起来没有长劲,没大有耐性。崖头、干旱地方的土蜇虽然长得慢,但肉紧,咬起来有长劲。草堆里的土蜇成群结队,见同类多,常来常往,性情随和。荒山野坡,颓屋败墙,这里的土蜇生性孤僻,咬起来最凶狠。
  那时候都是大白天抓土蜇,听到哪里有土蜇叫声,就过去把土蜇从藏身处轰赶出来。见了惊慌四散夺命而逃的土蜇,拣大的捕捉就行了。那时谁家里要是有个手电筒就算很高级很阔气的家用电器了。因为电池太缺了,要是拿着手灯去抓土蜇一晚上就把电跑没了,所以很少拿手电筒去抓。虽说后来还点过废油毡抓土蜇,点过废胶皮抓土蜇,点过捡来的油木抓土蜇,点过用蓖蔴籽串成串的小火烛照着抓土蜇,但几乎都是手忙脚乱又费劲抓不大到,回家一看鼻子都熏黑了。即使晚上出去也是先听好了土蜇在哪叫,做上记号等白天再去抓。
  熊孩子抓土蜇都是直接用手,好的还注意手型用两只手慢慢往手心里一起捧,但多数是急眼了手忙脚乱一只手上去就扑,连杂草带泥土一把抓住,这样抓住的土蜇很少有没断须没断尾的,高手都叹惜这是糟蹋土蜇啊。没办法,开始都不大会弄都有这一步。偶尔也碰到城里或东关的大孩子三五结伴出来,上虞河崖头那边抓土蜇,手里还擎着个须笼子,从我们身边经过时连看也不看我们一眼,都能得傲得不行。我们干眼馋,心想要是等我们能使上须笼子抓土蜇可就厉害大了,须笼子一扣,土蜇就再也跑不了,也弄不坏全须全尾了。只不过对我们来说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非常遥远的事,那须笼子看上去并不是新做的,是不知道已经抓了多少年多少好土蜇的宝贝了,一定是人家祖上传下来的,我们家连以前都没有,永远也用不上。
  做须笼子,得先用粗铁丝做个下大上小,虎口粗,一拃来高,六角形锥体的内撑框架,外边再缠绕上漆包线,顶上再弄上个把儿,就行了。只是捣鼓漆包线得先淘换着个废旧的小变压器,才能拆出来。家里没有在工厂上班的人,就弄不着,等有同学早早下了学就工了,我又去学别的了,所以我也没再有功夫找同学捣鼓漆包线,就从来也没捞着使用过须笼子。
  找到土蜇窝后,要用蓖蔴叶子或梧桐叶子的杆做的吹筒往土蜇窝里吹气。土蜇刚才还好端端的在自己的安乐窝里陪着老婆弹琴享乐,实在也很难忍受住这突然刮进洞来的撕心裂肺的劲风,就想往外跑了。再一个办法,是往土蜇窝里灌水,这个必须事先准备好瓶子灌满水来,甚至还要为了不够用再灌,就近解决水源。这样大水一来,土蜇肯定招架不住,弃窝而逃。
  抓到土蜇后,先小小心心地放在事先卷好的小纸筒里,小心地在衣服口袋里放好或让同行的小伙伴专门拿着,别丢了,别压扁了,别跑了。抓回来的土蜇随手一挑,好的留下,养在玻璃罐头瓶子、铁皮罐头桶里或破搪瓷茶缸子里,放上点棒槌粒儿或馒头渣子。不好的就放了撒了,让它去叫晚上听响声吧。那会儿弄到土蜇都不太会好好养,因为第二天又要去抓了。
  抓土蜇,潍坊孩子都知道许多好地方。以前说浮山的土蜇好,现在抓光了。草庙子老宏伟锅炉厂那一片出一种土蜇,头和身子通黑,头顶斗丝都黑到看不见,土蜇身量虽小但身子硬。人民医院东邻的李家庄子也出好土蜇,沿河往南,三官庙的老玉米地那一片,去捉土蜇的孩子少,也常能抓到大的。还有一路,是沿铁路,再过桥洞子往南,上高家楼,大胥家,小崖头,一直抓到军埠口。再就是出城过月河,抓到钢厂周边、黄家庄子了。
  在铁路、食堂、猪圈等土蜇食物充沛的地方容易抓到大虫。潍坊西边时不时有好土蜇,往东只在寒亭很少的地方有品相好的。从清池开始,出一种红头,红得很鲜艳,但是打架不行。北宫街以北,现卧龙桥那片,以前有玉米地,出大土蜇,但是虫软,品相上两眼中间位置,脸中间的圆点总是向下连着一根小小的白线,叫“金线吊葫芦″,这种虫不耐痛,咬一口就跑。现如今城市发展太快了,出好土蜇的地方都没有了,再耍得上市场上去买了。现在的小孩也都不会抓、不会耍土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