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公益广告

礼待百姓 和解民忧

——郑公街道多措并举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

(2023年08月0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今年以来,峡山区郑公街道深挖郑玄文化精髓,秉持儒家思想的礼和要义,相继打造了“礼和之家”“礼和驿站”等基层纠纷一站式处理平台,让百姓有了一个说理的地方,极大方便了基层矛盾的受理处理,进一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村委建起“礼和驿站”
  一间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内,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墙上挂着群众诉求受理流程,村民遇有难题可来这里喝茶论理,解除心中疙瘩。这是记者日前在峡山区郑公街道后店西村村委新建成的“礼和驿站”见到的一幕。
  这是郑公街道继在街道驻地成功建成“礼和之家”后,在村级层面建成的第一家“礼和驿站”。后店西村党支部书记马吉东介绍说,首家驿站落户后店西村,选址是有讲究的。后店西村是郑公祠所在地,东汉著名经学大师郑玄遍注儒家经典,而“礼和”二字就是取自《论语·学而篇》的“礼之用,和为贵”。在后店西村建设首家“礼和驿站”,有着更好传承“礼和”的意思。
  马吉东介绍说,“礼和驿站”主要工作人员由村党支部书记、文书、老党员、第一书记、片警、法律顾问等组成,视情况轮流值班,村民有什么问题都能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帮助解决。
  “下一步,街道将在六个社区继续推广建设‘礼和驿站’,把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平台机制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佰京介绍说。
  “礼和之家”听民声
  “礼和之家”小院是郑公街道在街道驻地打造的群众诉求受理一站式平台,自建成以来,已成功调处多起群众纠纷。
  3月上旬,郑二村高家三兄弟因为一处宅基地与邻居和村委产生纠纷,多方僵持不下之时,来到了街道设立的“礼和之家”。街道相关部门邀请了法律顾问、村委会及当事各方经过一番调解后,各方最终接受调解意见,宣告息事。
  “礼和之家”小院自建成以来,便成了当地群众常去说理的地方,郑公街道依托“礼和之家”不断探索基层矛盾化解处理办法,坚持开门接访、畅通渠道、干部负责、四级包靠、及时回访,有力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郑公街道信访热线办主任赵坤居介绍说,“礼和之家”小院可以随时联系信访、公安等部门,对于涉及多部门处理的案子可以随时集中协调相关政务资源,提高处理效率。
  多元化解百姓诉求
  “礼和之家”“礼和驿站”是郑公街道推进基层矛盾一站式解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郑公街道坚持查隐患、抓源头、排风险,多种方式推动基层矛盾化解,高效妥善处置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郑公街道依托网格化体系建设,每周组织综治网格员进行矛盾纠纷摸排,分类别形成矛盾纠纷台账;组织机关干部、村干部、网格员定期敲门入户了解群众诉求,围绕群众关心的6大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排苗头性问题890余条,化解邻里纠纷470余件,确保隐患矛盾早发现、早化解。针对群众来访较多的宅基地问题、土地问题等专门施策,确保问题解决实际高效。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工作体系,依托118名人民调解员队伍形成50个街、村两级调解网格,定期组织开展矛盾摸排和纠纷化解工作,助力“平安郑公”建设。
  郑公街道还不断探索德治“礼和”方向,开展57期“郑玄文化大讲堂”,组织“礼和杯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打造“道德积分榜”“文明家庭”等道德品牌,让“礼和”观念深入百姓心,持续培育邻里和睦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