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文/图
扎制、装裱、试飞……临近2023国际风筝嘉年华开幕,潍坊风筝艺人格外忙碌。9月20日,在寒亭区寒亭街道寒亭二村,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正组织团队人员试飞一只“花篮”风筝,颜色鲜艳的“花篮”在大家的合作下迎风而上。
“1、2、3,起……”当天下午5时许,在寒亭二村村后的一块空地上,伴随着郭洪利的喊声,一只“花篮”风筝迎风而上,越飞越高。火红的花篮上簇拥着一束束盛开的鲜花,颜色鲜艳,花型饱满,形态逼真,光彩夺目。“花篮”的中部写着4个大字“祝福祖国”,花篮的下方悬挂着一条“我爱您祖国”的条幅。
为迎接2023国际风筝嘉年华,郭洪利特意创作了这只“花篮”风筝,以此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花篮”高8米、宽7米,下方条幅长10米。“花篮”中选用了牡丹、石榴、菊花、百合、郁金香、葡萄等多种花朵、水果造型,寓意花团锦簇,五谷丰登。“牡丹象征富贵,石榴象征团结,多种颜色鲜艳、造型优美的花朵和水果凑在一起,象征了我们的祖国大团结、大繁荣。”郭洪利说。
“花篮”风筝使用了潍坊传统的硬翅风筝扎制方法。为了让“花篮”给人的视觉效果更加逼真、形象,郭洪利带领团队在“花篮”的构图和造型上下足功夫,从开始构图到最终完成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与普通大型风筝不同的是,这只“花篮”风筝没有领航,重点突出风筝的独立性,在没有任何辅助力的前提下独立放飞。“在创作设计过程中,风筝骨架的受力度、骨架的抗风性、布的拉力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要确保没有领航的条件下,风筝可以独立放飞。”郭洪利说,经过反复调整、修改,终于完成这只风筝的制作。
当天是“花篮”风筝首次试飞,试飞效果不错,这也让郭洪利和他的团队十分欣慰。“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要继续试飞,从试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确保风筝嘉年华开幕的那天放飞时万无一失。”郭洪利说。
图为“花篮”风筝正在试飞。